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7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_陜西事業單位考試網

來源:陜西日報 2017-02-10 15:21:13
    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15日在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省長 胡和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工作回顧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陜西追趕超越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全省經濟發展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9萬億元、增長7.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28400元和9400元、分別增長7.5%和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302.57億元、增長11%,單位GDP能耗下降3.5%,CPI漲幅控制在1.3%,較好完成了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實現了“十三五”穩健開局、良好起步。
 
  (一)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針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及時出臺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1條措施、擴投資考核獎懲辦法、降成本行動計劃、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意見、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制定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設立總規模360億元的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六支產業基金。能源工業降幅收窄,非能源工業增長13.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72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24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3%。陜煤化蒲城大型煤制烯烴、寶雞吉利20萬臺整車項目順利投產,鎮安抽水蓄能電站、榆橫至濰坊外送輸電通道、咸陽8.6代液晶面板、西安樂葉光伏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37家科研院所推廣“一院一所”模式,技術合同成交額802.7億元,專利授權量增長45.7%、居全國第一位,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獲獎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三位。大力培育新支柱產業,大型運輸機正式列裝,新舟系列飛機批量生產,汽車產量達到42萬輛,與華為、中興、比亞迪等企業簽署了一批支撐長遠發展的項目協議,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超過10.7%和9%,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94家,高技術產業增長27%。加快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接待境內外游客4.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3813.4億元、增長26.9%,文化產業占比不斷提升。積極發展新經濟,新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縣15個,蘇寧云商、當當網等20多家電商在陜設立全國或區域總部,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眾創眾籌、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初具規模。培育壯大現代農業,建設高標準農田6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50萬畝,各級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680家、合作社近4萬家,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率超過90%,糧食總產1228.3萬噸,蘋果產量1096.5萬噸、獼猴桃產量131.25萬噸,蔬菜產量1896.18萬噸。
 
  (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我省的實施意見和“三去一降一補”五大專項行動計劃,退出煤炭產能2934萬噸,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壓減煉鐵產能160萬噸、煉鋼產能70萬噸,提前三年全部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提高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率,完成商品房銷售4454.9萬平方米,西安房地產去化周期降至9個月。制定去杠桿行動計劃,新增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各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9家,陜西股權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640家。認真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征收標準下調15%,實施第二輪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為企業降低成本32.5億元,直供電規模達到200億度,為用戶減少購電費7.2億元。
 
  (四)加強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繼續推進陜北轉型持續發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強化關中協同創新發展,謀劃實施關中協同創新項目166個。編制完成關中城市群核心區總體規劃、沿黃城鎮帶建設規劃,實施棚戶區改造30.3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56.7萬套、入住57.9萬套。省級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投資達到134億元,安塞縣、戶縣撤縣設區,恒口、蔡家坡、莊里、大柳塔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掛牌,西安湯峪、銅川照金、寶雞湯峪、漢中青木川、楊陵五泉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開工寶雞至坪坎、平利至鎮坪等8條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超過1000公里,黃陵至延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大西安”地鐵規劃線路擴充至23條,全長39.2公里的3號線投入運營。編制實施關中水系規劃,引漢濟渭、渭河生態區建設加快推進,昆明池、渼陂湖等重點工程完成節點任務,西安、延安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寶雞成為西部首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咸陽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深入開展治污降霾、水污染防治、污染物總量減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土壤污染防治五大行動,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超額完成國家任務。
 
  (五)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取消146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審批事項,取消下放省級審批事項14項,省級行政許可項目減少至379項。全面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私營企業數量增長23%,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11萬戶,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53.8%。積極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新組建鐵路建設集團、東莊水利樞紐建設公司、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集團,38戶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741.6億元、增長10.7%。有序進行金融改革,爭取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集團等融資授信支持6000億元。實施2016陜西“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中哈、中俄、中韓等產能合作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開通西安至莫斯科、華沙和漢堡3條中歐班列和西安至阿姆斯特丹貨運航線,國際客運航線增至42條,柬埔寨、馬來西亞在陜設立領事館,英國等13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西洽會、第三屆絲綢之路電影節和藝術節、二十國集團婦女會議和農業部長會議,借助博鰲亞洲論壇、外交部陜西推介會向世界全方位展示陜西新形象。全年引進內資6231億元,增長10.1%,引進外資50.1億美元,增長8.4%,完成進出口總值1975.7億元,其中出口1045億元,增長13.8%,增速居全國第二位。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即將掛牌,標志著我省站在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前沿。
 
  (六)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完成民生支出3595億元,新增財力和財政總支出兩個80%用于民生的政策全面落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工建設搬遷安置房24.4萬套,安排搬遷86萬人,貧困戶新農合門診費用縣域內全額報銷,貧困殘疾人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報銷范圍擴大到29項,解決了6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全年脫貧130萬人,佛坪、定邊摘掉貧困縣帽子。積極促進就業創業,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94萬人,妥善安置去產能分流職工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3%。持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十二連調達到2447.95元,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由400元提高到440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重點建設的450所幼兒園已投入使用181所,新建改擴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校舍194.9萬平方米,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順利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四個一流”創建、院士工作室建設穩步推進。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聯合體和醫療集團達到52個,大病保險首段起付線降低50%,縣域內住院實現先診療后付費,建成30個危重孕產婦救治轉診中心,四醫大消化系腫瘤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著力發展文化事業,建成1400個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和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1.4萬個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圖書,博物館總數達到270座,《血狼犬》等六部影片獲國際國內大獎。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改擴建各類文藝場館51個,新創優秀舞臺藝術作品50多部,獲獎數量占所有獎項的五分之一。啟動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工作,我省運動員在里約奧運會取得1銀、1銅的成績,殘奧會取得10金、4銀的歷史最好成績。深入推進平安陜西建設,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監管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3%和9.1%。
 
  過去一年,我們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意見,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主動接受省人大依法監督,自覺接受省政協民主監督,不斷加強政府權力運行監管,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嚴厲整治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政府的執行力、公信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經受住復雜環境的挑戰,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各條戰線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干部群眾、駐陜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陜西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步伐還不夠快,民間和工業投資活力不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待提升,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群眾關心的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等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不容忽視。我們要直面這些問題,明確責任,細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7年工作基本思路和預期目標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各方面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復蘇的進程之中,復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部分國家“逆全球化”思潮明顯上揚。國內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中央明確提出,今年將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持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放大我省優勢、釋放科技創新潛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都帶來了十分難得的機遇。我省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落實“三項機制”為保障,按照系統化思維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把握好以下四個重要原則:
 
  一是按照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推動改革發展。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放眼全球大勢和國家大局,對陜西發展態勢和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科學判斷,“五個扎實”是對我省未來發展的明確要求。我們要將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的中心任務,在工作的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對照標桿爭先進位,推動生產總值在“十三五”期間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趕超全國平均水平、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更多領域的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二是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新常態要求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實現發展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揮我省區位、科教、資源、產業、文化等優勢,推動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積極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要瞄準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做好加法,瞄準簡政放權、松綁減負做好減法,瞄準新動力、新空間、新產業、新主體做好乘法,瞄準體制機制障礙、落后產能、潛在風險做好除法,在發展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發展模式的創新上取得突破。
 
  三是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群眾的熱切期待,必須將其貫穿一切工作的始終。要更加注重通過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推動三大區域、城市鄉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治霾為重點強化環境保護,抓住建設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契機更好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努力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引導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四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落實這一要求,既要做到保持戰略定力,從容應對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帶來的陣痛,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在制定政策時更加注重防范系統性風險。既要立足當前,通過穩工業增長、促有效投資、擴內需消費力保經濟增長,又要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積極主動抓好新支柱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等有利于長遠的工作,努力在穩的前提下做到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綜合各方面考慮,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這些指標,既符合追趕超越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既能夠確保不突破底線,又體現了“跳起來摘桃子”的進取精神。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和求真務實作風創造性抓好各項工作,努力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進一步去除無效供給,打通供求渠道,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努力實現新常態下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
 
  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落實。去產能方面,加快淘汰不達標煤礦,推動鋼鐵企業重組,關停整改無望的水泥企業。去庫存方面,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提升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率,支持農民進城購房,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減少5%,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落到實處。去杠桿方面,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和投貸聯動試點,優化企業資產和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負債率和銀行不良貸款率,擴大股權投資規模,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降成本方面,規范清理各類涉企收費,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調整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企業直供電規模300億度以上,全年降低企業成本300億元。補短板方面,精心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高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十項舉措,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
 
  統籌抓好工業穩增長優結構。按照“穩能源、促化工、興電子、強制造、擴新興、優傳統”思路推動工業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力爭能源工業增長3%、非能源工業增長12%。擴大優質煤、蘭炭和石油市場份額,提高天然氣產量。加快延長富縣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華電煤基芳烴等轉化項目建設,促進延長興化10萬噸合成氣制乙醇等項目達產達效。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汽車、航天航空及高端裝備制造、現代化工、生物醫藥等新支柱產業,推進寶雞吉利30萬臺發動機、漢中石墨烯、中興2500萬部智能終端、大中型飛機項目。實施200個重大技改項目,促進有色、冶金、建材、食品、紡織、建筑等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支柱產業發展中小配套企業,促進中小企業梯隊成長,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戶。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堅持以文化帶動旅游發展,以旅游促進文化繁榮,推進資源整合、項目結合與產業融合,著力構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創建全域旅游試點省份,加快推進大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圣地河谷金延安、樂華城二期等重大文化旅游融合項目建設,啟動漢中天坑群地質遺跡保護開發,培育民宿旅游、體育健身、康體養生等旅游業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景區、文化產業基地和標志性文化基礎設施,旅游總收入增長20%左右。增加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培育壯大網絡娛樂、數字出版、文化創意等產業,推動陜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寶雞石鼓文化商業城等項目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依托“互聯網+”發展信息經濟和分享經濟,加快建設電子商務平臺、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推進西安新筑鐵路物流基地、長安航空營運基地、西咸新區現代服務貿易企業聚集區建設,支持西咸新區、延安新區大數據和云計算項目建設。
 
  (二)適度擴大總需求,促進有效投資和消費升級
 
  針對我省處在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過渡階段、投資和消費潛力較大的實際,從供給需求兩端發力,創造良好投資營商發展環境,促進有效投資與消費升級良性互動,在拉動當期增長的同時積蓄發展后勁。
 
  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用好國家支持西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保持基礎設施投資強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7萬億元。加快建設寶雞至漢中、綏德至延川等14條高速公路,新開工合陽至銅川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沿黃河生態觀光旅游公路,新建改建國道、縣城過境公路、紅色旅游公路等2500公里以上。啟動西安至十堰高鐵,推進西安至重慶高鐵前期工作,加快西延、西銀高鐵建設,建成西成、寶蘭高鐵。推進西安地鐵1號線二期、三期和4、5、6號線及臨潼線工程,西安北客站至咸陽機場、西安至韓城城際鐵路等項目。實施延安、安康等機場擴建遷建項目,加快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前期工作。加快“寬帶陜西”建設,積極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熱點區域無線網絡覆蓋,優化西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網絡結構,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西安”配電網,爭取陜北至武漢、彬長至徐州等特高壓輸電通道核準開工,抓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及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加快引漢濟渭、東莊水庫、黃河引水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
 
  推進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和商標戰略,以“質量強、品牌強、標準強、制造強、效益好”為目標提升質量水平,在100戶企業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增加高質量產品有效供給,擴大終端產品消費。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推動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務等領域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培育健康、養老、家政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城鄉流通網絡一體化建設,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鼓勵發展便民利民社區商業,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下大氣力優化消費環境,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三)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積極適應農業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技進步,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嚴守耕地紅線,全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區制度,實施整鎮連片現代糧食基地建設,新增基本農田50萬畝,糧食總產超過1150萬噸。持續優化蘋果品種結構,擴大獼猴桃、核桃等種植規模。推動養殖業適度規模標準化發展,打造一批優質農副產品基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支持特色養殖、綠色蔬菜、花卉苗木和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推進茶葉標準化種植、清潔化生產和多元化開發,提升陜茶知名度和競爭力。建設一批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提高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支持楊凌示范區加強農業科技有效供給。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農業農村市場主體,突出龍頭企業帶動,培育10個明星企業、500個示范合作社、1000個示范家庭農場、10000名職業農民,構建“接二連三”的農業全產業鏈。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十縣百鎮千村”示范工程,支持大荔縣、藍田縣、榆陽區、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開展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綜合型農業信息監測體系,保護地理標志產品,培育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效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有序實施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搭建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推進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股份經營、托管經營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
 
  (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扎實推進國家創新試點示范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加快發展新經濟,實現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
 
  構建協同開放的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咸新區雙創示范基地等國家創新試點示范建設,推進各類開發區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深化科技資源統籌改革,形成具有陜西特色和優勢的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裝置,在煤炭綠色開采、智能制造等領域實施一批省級重大專項。發展科技創新中試基地,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一批產業技術聯盟,在若干產業創新聯盟設立“專利池”“版權池”,爭取在第五代移動通信、北斗導航、虛擬現實等領域取得突破及示范應用。
 
  促進軍民融合、央地融合、部省融合。用好軍民融合產業基金,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示范基地,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培育一批“民參軍”、“軍轉民”企業。逐一細化425個總投資1.56萬億元的央企地方簽約合作項目落實方案,確保開工建設。加快推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空天動力研究院、西工大無人機技術產業化基地、鹵陽湖民機試飛基地建設。支持西安光機所建設先導技術研究院,建設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四醫大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加快“一院一所”模式推廣。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立科技成果眾包、眾籌平臺,支持陜西眾創空間、“創途在XIAN”、西安北航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建設。發揮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促進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促進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實施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提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創造更為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
 
  (五)抓住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全面開放競爭新優勢,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推動更高水平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高起點建設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突出制度創新,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復制推廣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創造具有陜西特色的實踐經驗。積極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規則體系、政府監管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進發展。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創新通關機制,搭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口岸“一站式作業”。
 
  全方位推進對外開放。持續抓好“一帶一路”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文化旅游和金融合作五大中心建設。緊盯世界500強企業開展專業招商,辦好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陜西長三角經濟合作活動。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中國最大內陸港,加快建設空港綜合保稅區,爭取設立寶雞綜合保稅區,組建西北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辦好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2017年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建好中亞教育培訓基地。繼續辦好絲博會暨西洽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等重大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增長10%,引進內資6850億元、增長10%以上。
 
  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設立產業海外發展基金,支持100戶優勢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和現代農業合作,加快建設3個設立在國外的經貿合作園區。繼續實施陜西名牌產品出口暨外貿孵化工程,擴大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品出口份額,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7%以上。
 
  (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以更大力度補齊縣域經濟短板,以新型城鎮化建設帶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
 
  促進縣域經濟突破發展。調整優化縣域工業生產結構,堅決淘汰違規和低效產能,加快能源資源類產業深度轉化、向中高端發展。強化招商引資,推進科技與企業深度融合,以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順應消費升級需求提高縣域服務業水平,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特色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抓好知名電商引進和本地電商培育,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快遞加快發展。打造5個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22個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支持50個標準化示范性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打造“雙創”平臺,完善農民“雙創”扶持政策,整合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人員創業創新園區和基地。加大擴權強縣力度,深化4個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擴大小城市培育試點范圍,爭取神木縣等撤縣設市。
 
  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項目策劃、資金籌措、研發投入、設備購置、稅費減免等方面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放寬投資限制,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全部向民間資本開放,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鐵路、航空、高速公路、水電燃氣、供熱供暖等基礎設施PPP項目建設。鼓勵引導民營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增資擴股及經營管理。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強關中、穩陜北、興陜南”思路,持續增強三大區域發展協調性。強化關中協同創新,以國家創新試點示范為契機激活發展新動力,圍繞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發揮好帶動輻射作用。推動陜北圍繞“三個轉化”打造國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強化煤油氣化工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積極構建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產業體系,實現轉型持續發展。推動陜南搶抓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綜合改革示范區的機遇,同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定走綠色循環發展的路子。
 
  推進“大西安”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推進“大西安”建設,加快西咸一體化步伐,理順西咸新區管理體制機制,優化西安、咸陽、西咸新區之間的城市功能。加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深化“一市一策”,高標準推進沿黃城鎮帶建設。強化規劃管控,加快編制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省域空間和城鎮體系規劃,啟動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和管理,推廣榆林、富平“多規合一”試點經驗。推進渭南國家中小城市和延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支持漢中興漢新區建設,抓好省級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和特色小鎮建設。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年內實現80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七)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系統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鐵腕治霾保衛藍天。把治霾作為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堅持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措并舉,大力推進以關中地區為重點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堅持散煤減量替代與清潔化替代并舉,加快“氣化陜西”步伐,通過煤改電、煤改氣、煤改熱推動冬季清潔取暖,進一步加大關中地區城中村、城鄉接合部、農村民用散煤清潔化治理力度,提高地熱能、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完成陜南、陜北燃煤機組50%裝機容量超低排放改造。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構建“大西安”和關中各市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體系,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實施大綠大水工程,增強生態環境自我恢復調節功能。以環保倒逼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碳排放強度較上年降低3.9%,力爭關中地區PM2.5濃度降低3%以上,優良天數平均增加5天。
 
  強化重點領域環境治理。全面實行河長制,持續開展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推進水污染防治,爭取將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地列入國家自然資源管理改革試點范圍。統籌推進黃河沿線環境治理,扎實開展黃河西岸生態恢復治理。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支持潼關縣開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鞏固秦嶺北麓治理成果,堅決防止亂批亂建現象死灰復燃。持續開展“保發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隱患,保生態、治污染”行動和陜南尾礦庫、關中采石場、陜北石油管道泄漏等專項整治,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積極推動“山河江坡塬”綜合治理。以恢復“八水繞長安”為重點推進關中水系建設,加快昆明池、渼陂湖、鹵陽湖等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進度,加大瀛湖、紅堿淖保護力度。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和退耕還林等工程,爭取設立秦嶺、橋山、黃河國家公園。支持延安、銅川、富平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系統試點,支持有關市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完善政績考核辦法,全面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八)脫貧攻堅保障民生,著力加強文化和社會建設
 
  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抓好“兩個80%”民生政策的落實,更有力、更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完善各項社會政策,努力提高就業、養老、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推進脫貧攻堅,統籌推進脫貧、避災、生態等移民搬遷,建設移民搬遷安置住房21.3萬套,完成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18萬戶、避災生態搬遷4.2萬戶。大力實施產業、就業創業脫貧,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旅游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新模式,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基地,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發展條件,支持貧困縣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提高貧困地區持續發展能力。嚴格脫貧攻堅考核和評估,健全貧困退出機制,年內實現88.5萬貧困人口脫貧、13個貧困縣摘帽。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做好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去產能分流職工為重點的就業工作。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逐步實現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穩步提高社保待遇,適時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繼續推進城鄉醫保整合,啟動實施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推進醫養結合,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強特困人員救助,新建20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200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或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在留守兒童數量較多的縣區建設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中心。
 
  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文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革命舊址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紅色基因傳承發展,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努力使陜西堅定文化自信的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后續效應,實施“大秦嶺·中國脊梁”文藝創作工程,抓好“百優計劃”,辦好第八屆省藝術節和第三屆現代文化藝術節。培育文化市場,在新興文化領域謀劃一批項目,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提升文化對外影響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活動室、書香三秦、農家書屋、社區博物館建設,加快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
 
  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新建、改擴建100所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校,落實貧困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深化學區制管理改革,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強職業教育,推進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技能培訓全覆蓋。深入實施“四個一流”建設計劃,推動高校特色化、內涵式發展。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特殊教育穩步發展,促進終身學習體系與學習型社會建設。
 
  推進健康陜西建設。抓好全國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疾病應急救治、衛生監督體系,進一步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支持銅川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孫思邈學院,鼓勵社會辦醫,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競技水平整體躍升。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實施“七五”普法規劃,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成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任務,提高城市管理執法和服務水平。推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城鄉社區服務和管理標準,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和社區隊伍建設。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進“平安陜西”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夯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管理責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健全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長效機制,堅決防范和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環境事故。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大對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打擊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九)加強財政金融工作,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切實增強實體經濟資金供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強化財政收入征管,持續提升收入質量。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盤活存量資金,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快項目實施和支出進度,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壯大產業基金規模,采用資本金注入、貼息、PPP等市場化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應。
 
  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積極落實與國家有關金融機構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擴大融資規模。推進地方金融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西安區域金融中心,組建金融信息科技公司和農村金融服務公司,支持長安銀行擴大資產規模、秦農銀行全省域發展,爭取西安銀行在主板上市、民東銀行和西京銀行盡快獲批,積極發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加快把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建成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推進礦產資源資本化,搭建綜合交通融資平臺,鼓勵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支持企業通過公司債、企業債等方式融資,支持貧困縣企業利用IPO、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等綠色通道融資。整合融資擔保資源,健全省市縣三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組建注冊資本100億元的陜西融資擔保集團公司,推進農發行專項基金注資陜西扶貧富民擔保公司。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享,嚴控行業和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十)深入推進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
 
  堅持把改革作為追趕超越的強大動力,圍繞解決重要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以更有力舉措推進“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調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探索相對集中許可權試點改革,全面推行行政許可標準化。深化“多證合一、一照一證”和“證照分離”改革,實現企業注冊簡易化。加快推進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動態管理,完成省級政務大廳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全省網上辦事大廳統一辦理平臺,對市縣政務服務大廳進行集成優化,推廣受審分離、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等高效審批模式。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進一步加強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建設。
 
  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省屬42戶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做強做優做大骨干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構建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六項改革為重點,加快企業改制上市和資本證券化步伐,促進轉型升級。啟動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啟動知識產權強省建設,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抓好國家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和國家專利保險示范城市建設。做好投融資體制、鹽業體制、電力體制、國有林場等改革,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工作。
 
  各位代表,追趕超越的重大使命,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服務三秦百姓。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政府職能法定化和事權規范化。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持之以恒反對“四風”,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堅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嚴肅查處各類腐敗案件,堅決糾正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深入推動省委“三項機制”落地生根,全面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持續推進政務公開,主動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做好地震、氣象、測繪、人防、檔案、地方志等各領域工作,確保政府各項工作統籌推進。
 
  各位代表,駐陜部隊和武警官兵為陜西改革發展穩定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將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自覺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支持部隊改革創新和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更加扎實地做好國防動員、兵員征集、民兵訓練、人民防空、雙擁共建等工作,滿腔熱忱地解決軍轉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鞏固發展軍民魚水情、軍政大團結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們,“曾是當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良好機遇,擼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為實現追趕超越目標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