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行政管理知識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7-02-08 14:00:02
事業單位考試管理學常識:行政領導
公共基礎知識(綜合知識)
一、行政領導概述
行政領導是指國家行政系統中各級各類行政領導者和行政領導集團通過決策、指揮、監督、協調及控制等職能活動,依法行使其權利,發揮其影響,確定并實現行政目標的活動過程。
二、行政領導的特征
1、行政領導的權力是國家法律或行政法規確定的,在國家行政領域內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
2、行政領導和權力范圍,受國家權力機關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度的限制與監督。
3、行政領導是運用國家法定權力,并依法實施領導職能的行為,具有高度的權威性。
4、行政領導具有明確的隸屬關系,即由有關法規明確規定行政組織內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
5、行政領導隨著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原始社會的部落酋長指揮部落成員獵取食物和分配成果,雖是一種領導行為,但不是行政領導。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存在著單純靠權力實現統治階級意志的行政領導活動,但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領導。隨著資本主義三權分立制度的確立,資產階級在行政管理中,開始把權力與責任統一起來,強調依法施政和采用現代化手段,從而逐步形成現代的行政領導。
三、行政領導的要素
行政領導是一個包括許多因素的系統活動,其構成的基本要素包括:
1、行政領導者,是在行政中處于決策、指揮地位的個人或集體,是行政管理的主體和關鍵因素。
2、被領導者,是領導者所轄的個人或組織。對領導者來說,他們是行政領導的客體,對行政領導行為的作用對象來說,他們又與領導者結合組成行政領導的主體,被領導的素質和能力,以及他們對完成本職工作的熱情、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行政領導的績效。
3、作用對象,是行政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共同作用的客體。根本不同的作用對象,可采用不同的行政領導方法。
4、客觀環境,包括行政領導的內部條件以及外部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它是制約行政領導績效的主要因素。行政領導者應根據面臨的特定環境及其變化,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確定適用于現時客觀環境的領導方法、領導藝術,以達到最佳領導效果。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