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博士后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博士后招聘啟事
一、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英文名稱:Shanghai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系根據中國科學院深化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改革決策部署,由原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方向所屬的“三所一院兩中心”于2016年底整合組建的獨立事業法人研究機構。
研究所堅持“四個面向”,立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圍繞“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國家意志,對標“四個率先”“兩加快一努力”等國家要求,聚焦“重大慢病防控與老齡健康促進”等國家需求,打造融“營養、大數據、健康”為一體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機構,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在國內外“治未病”領域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優勢。(具體參見官網:http://www.sinh.cas.cn/)
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現有職工近500人,其中兩院院士2人,杰青12人,學術帶頭人(PI)55人。在學博士、碩士研究生500余人,擁有國家批準的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后近70人。經過多年的體制機制探索和實踐,營養與健康所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博士后培養和管理體系,致力于為博士后提供優良的學術環境、高效的科研平臺、高水平的專業指導、穩定的科研投入和良好的生活條件,為博士后發展提供寬廣的舞臺。現因事業發展需要,面向海內外誠招博士后,熱切希望和歡迎有志于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青年才俊加入我們,共同發展,共筑輝煌。
二、主要招聘方向(具體可參見列表):
1. 人群營養、代謝與流行病學研究
2. 營養感應與代謝調控的機理研究
3. 食源性危害物的毒理機制與檢測技術研究
4.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的機理與干預研究
5. 復雜疾病的遺傳與環境互作研究
6. 衰老機制與干預研究
7. 生物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研究
8. 計算生物學研究
三、博士后基本任職要求:
1.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
3. 具有良好的學科研究背景及科研發展潛力,學風正派,治學嚴謹,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有志投身于生命科學研究事業。
四、待遇保障及未來發展:
1. 提供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年薪30萬+),為全職博士后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公積金和補充公積金。并為博士后及子女提供補充醫療保險。
2. 積極支持博士后申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各類博士后人才及基金項目,如“博新計劃”、“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資助項目”、“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等,入選人才項目后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及薪酬提升。博士后入站即納入“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崗位管理。
3. 大力協助博士后申請市區級公租房和人才租房補貼,研究所2萬平米人才公寓已動工建設。
4. 提供優良的科研環境、充足的科研經費及高水平的專業學術指導。
5. 博士后進站后即可落戶上海市,出站后如留滬工作,可享受配偶、子女隨遷落戶上海等優惠政策。
6. 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納入事業編制內聘用。成果突出,表現優異的博士后出站后可直接競聘本所副研究員崗位,并可申請中科院青促會、中科院引才計劃等。
五、應聘方式:
我所長期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符合條件者可全年申請進站。有意申請者,可通過附表的聯系方式直接與合作導師聯系投遞簡歷等材料,或投遞至HR郵箱hr@sinh.ac.cn(郵件主題請注明“應聘XX研究組博士后”)。更多招聘信息和研究組介紹,請訪問研究所官網。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程老師
聯系電話:021-54923294,Email:hr@sinh.ac.cn
通訊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岳陽路320號(200031)
本所人才招聘專欄:http://www.sinh.cas.cn/zszp/
序號 | 研究方向 | 合作導師 | 電子郵箱 | 崗位要求 |
1 | 腫瘤進展的分子機制及相關轉化醫學研究。具體包括:肉瘤進展的分子機制;KRAS突變癌(胰腺癌、肺癌等)進展的分子機制;整合多組學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新型診斷試劑及抗腫瘤藥物的研制。 | 王躍祥 | yxwang76@sinh.ac.cn |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2.尤其適合志向PI 職業生涯的科研人員。 |
2 | 利用小鼠模型和人類樣本研究皮膚干細胞的衰老、再生、病變機制,并以此為基礎開發皮膚創傷修復、疾病防治、美容抗衰的新技術。 | 張亮 | zhangliang01@sinh.ac.cn | 應聘者應具備生物學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良好的第一作者SCI論文發表記錄,較強的中英文讀寫能力,較好的基金\論文\報告獨立撰寫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交流溝通能力。 |
3 | 細胞器互作與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研究,利用高通量篩選,蛋白質組學,三維重構等手段,結合基因敲除和代謝性疾病小鼠模型,旨在揭示內質網相關細胞器互作與代謝調控及其在代謝性疾病中的作用機理。 | 周章森 | zszhou@sinh.ac.cn | 獲得或將獲得生物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興趣,具備獨立研究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工作積極主動、為人勤奮踏實、身心健康。 |
4 | 活體同位素代謝示蹤-結合高分辨率液相質譜技術定量研究器官、腫瘤代謝:氧氣對器官代謝的影響;氨基酸攝取限制營養干預與臨床一線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協同作用;氧化還原應激對糖尿病、慢性肝病的作用及機制。 | 楊立峰 | lfyang@sinh.ac.cn | 1.近年獲得或將獲得分析化學(質譜背景)、生物學、腫瘤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有較強的英文基礎和科研寫作能力; 2.具有獨立承擔課題研究的能力; 3. 熱愛科學研究,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具有責任心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
5 | 表觀遺傳與腫瘤細胞命運決定及微環境重塑與腫瘤定植、休眠與喚醒相關研究工作。揭示上述過程中腫瘤細胞命運決定的關鍵調控機制,推動臨床轉化應用。主要以遺傳小鼠、類器官為模型,采用多學科交叉及多組學技術展開。 | 秦駿 | qinjun@sinh.ac.cn | 1.以第一作者在領域核心學術性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者; 2.本人有強烈科研意愿,希望能夠做出重要原創性發現。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及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愿意主動申請各類課題。 |
6 | 聚焦世界范圍人口老齡化、主動健康和科技應對前沿技術,致力于細胞衰老、器官退行及相關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側重人類多器官衰退過程中炎性微環境造成腫瘤臨床治療抵抗等關鍵病理現象的深層機制探索與藥物開發。 | 孫宇 | sunyu@sinh.ac.cn | 1.以第一作者在學科相關核心期刊發表過SCI研究論文(2篇以上者優先); 2.具有扎實的生物醫學基礎知識、較強的英文寫作和交流能力,較好的基金或論文獨立撰寫能力; 3.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及協調能力,能主動申請各類課題。 |
7 | 研究領域:統計遺傳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皮膚基因組學,表型組學 研究課題:人類體質復雜性狀與重大疾病解析 |
汪思佳 | hemingxuan@sinh.ac.cn | 1.具有博士學歷、學位;統計遺傳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及相關專業; 2.專業英語熟練,具有獨立撰寫英文研究報告的能力; 3.具有相當的統計學知識背景、良好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和扎實的編程能力; |
8 | 利用線蟲和小鼠模型,結合多組學分析,從細胞器、細胞間互作等角度研究衰老和衰老相關代謝性疾病之間的互作和發生機制。 | 周犇 | benzhou@sinh.ac.cn | 獲得生物學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以第一作者在領域核心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熱愛科研并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
9 | 心血管發育、疾病、修復及衰老機制研究,包括:人源干細胞向心血管系統重要譜系細胞的定向分化機制及其臨床轉化應用,利用模式生物研究心血管系統發育、損傷修復及衰老機制,非編碼RNA介導基因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與疾病發病機制、診斷治療研究 | 荊清 | liuzhihua@sinh.ac.cn | 應具備獨立研究課題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過第一作者論文者優先。 |
10 | 面向人口健康、精準醫學與表型組、微生物組等研究領域,開展生物醫學大數據的關鍵技術研究,建設生物醫學大數據的管理、治理和應用體系。 | 張國慶 | lujian@sinh.ac.cn | 1.具有生物信息、生物醫學數據治理、知識圖譜、人工智能、流行病學等相關科研經驗。 2.獲得博士學位時間不超過3年;發表過高水平論文、申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開發能力突出者優先。 |
11 | 以人群研究(流行病學)為基礎,結合表觀遺傳學組學和基因組學等方法,探索表觀遺傳和遺傳因素及它們與營養等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對生命全程的健康影響。研究脂肪酸攝入和代謝在代謝紊亂、癌癥和生長發育中的作用。 | 高瑩 | yinggao@sinh.ac.cn | 1.具有醫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及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專業英語熟練,具有獨立撰寫英文研究報告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在領域核心學術性期刊發表過研究論; 3.有強烈科研意愿,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及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愿意主動申請各類課題。 |
12 | 圍繞食品真菌毒素安全控制研究集中攻關。 | 武愛波 | abwu@sinh.ac.cn | 以第一作者名義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高質量論文;或在酶制劑研發、病原微生物—毒素—酶互作分子機理等方面獨立開展較多研究,具真菌毒素與食品安全研究經歷者優先。 |
13 | 研究腫瘤轉移調控機制,包括轉移干細胞的鑒別及分析,調控腫瘤轉移的免疫及代謝微環境,尋找癌癥預后診斷的標記和轉移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 | 胡國宏 | ghhu@sinh.ac.cn | 1.具有生物學、生物信息學或醫學相關的博士學位; 2.以第一作者發表過較好的SCI論文;有較強的英文基礎和科研寫作能力; 3.在腫瘤、免疫、代謝等領域有專長的實驗技能及經歷,能與研究組腫瘤轉移的總體研究目標有機結合; |
14 | 天然淋巴細胞ILC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及粘膜組織,在炎癥和腫瘤等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利用炎癥性疾病模型、細胞分子實驗及生物信息學等,研究調控ILC2和ILC3發育和功能的分子機制及對炎癥性疾病的影響。 | 邱菊 | qiuju@sinh.ac.cn | 申請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領域核心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
15 | 研究領域:表觀遺傳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研究課題:癌癥與代謝性疾病的表觀遺傳組學解析 |
魏剛 | weigang@sinh.ac.cn | 1.具有或即將獲得表觀遺傳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及相關專業等博士學位; 2.專業英語熟練,具有獨立撰寫英文研究報告的能力; 3.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者優先。 |
16 | 轉移微環境中癌細胞靜息-增殖狀態的轉化機制是癌轉移研究中亟待解決的科學難題。前期研究提示特異脂質代謝途徑可能是促癌細胞靜息-增殖轉化的關鍵因素。擬深入闡析癌細胞-轉移器官微環境特異性脂質代謝互作機制。 | 魯明 | mlu@sinh.ac.cn | 1.獲得或將獲得生物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2.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興趣,具備獨立研究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工作積極主動、身心健康;具有腫瘤和免疫方面研究經歷者優先考慮。 |
17 | 利用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動物模型以及臨床樣本等手段,結合質譜組學技術,聚焦多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以及糖代謝重構在心血管疾病、肝癌代謝性疾病中的作用。 | 尹慧勇 | hyyin@sinh.ac.cn | 在質譜組學、動脈粥樣硬化或者肝癌領域發表過高水平的科研論文。 |
18 | 研究單細胞癌癥系統生物學和系統癌癥表觀基因組學相關領域,開發和應用統計和數學模型,進行個性化醫療開發癌癥風險預測。 | Andrew Teschendorff | andrew@sinh.ac.cn | 1.具有統計學、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及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熟練掌握R或Python,熟悉linux操作系統; 3.良好的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 4.對科研有濃厚興趣,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19 | 綜合應用最前沿的系統生物學手段,研究T細胞的功能在腫瘤、自身免疫病、代謝性疾病等多種病理條件下如何被調控;揭示相關調控機制,并據此開發新的治療策略。 | 龍凌云 | lylong@sinh.ac.cn | 1.對科研有熱情、有野心,勤奮、腳踏實地,有團隊協作精神; 2.近年獲得生物學、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或已通過答辯、即將獲得博士學位; 3.有較強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4.身體健康、學風正派。 |
20 | 腸道蛋白糖基化和腸道穩態、開發靶向腫瘤蛋白糖基化的免疫治療方法 | 姚依昆 | ykyao@sinh.ac.cn | 1.性格開朗,熱愛科研,具有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物信息學,基礎醫學背景的應聘者優先。 2. 具有較好的中英文閱讀寫作,同時具有科研論文發表記錄。 3. 具有時間觀念,勤奮踏實,積極參與課題組科研項目。尤其歡迎對科研感興趣,有志成為一名優秀科學家的應聘者。 |
21 | 免疫衰老的調控、致病機制及靶向性干預策略研究 | 肖意傳 | ycxiao@sinh.ac.cn | 1.以第一作者在領域相關核心學術性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2.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及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愿意主動申請各類課題; 3.具有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物信息學,基礎醫學背景的應聘者優先。 |
22 | 糖尿病、NAFLD和NASH發病的分子調控機制 | 李于 | aycui@sinh.ac.cn |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或即將發表第一作者論文。掌握多種組學統計分析技術,如RNA-seq、CHIP-seq、ATAT-seq、單細胞測序等,熟悉Unix/Linux環境,掌握R及python等編程語言。細胞生物學或分子生物學。 |
23 | 整合多組學數據的人工智能算法;單細胞和空間組學數據解析;癌癥或肝纖維化相關的組學大數據挖掘和機制探索。 | 李虹 | lihong01@sinh.ac.cn | 1.獲得或即將獲得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生物統計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發表過研究論文者優先;有深度學習、網絡建模等算法開發經驗、單細胞組學和空間組學數據分析經驗的優先。 |
24 | 人類功能基因組學、罕見疾病的精準醫學和人工智能方法 | 李昕 | lixin@sinh.ac.cn | 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具有生物信息學、數據分析基礎的優先。 |
25 | 使用細胞,果蠅和小鼠模型,研究營養及其感應機制誘導健康衰老的分子機理,開發新型的延長健康跨度和壽命的干預方式。利用全化學食物系統解析單氨基酸干預在健康衰老中的作用,同時研究氨基酸翻譯、代謝和感應機制介導健康衰老的分子機理。 | 陸炯明 | jmlu@sinh.ac.cn | 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細胞,小鼠,或者計算生物學相關專業背景;以第一作者在相關學術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擁有良好的中英文表達和書寫能力;熱愛科研,有責任心,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
26 | 利用類器官技術、動物模型、細胞生物學以及單細胞技術探討:上皮細胞穩態失衡與腫瘤轉移前微環境調控;肝胰上皮屏障極性異常與代謝綜合征中代謝免疫微環境改變。 | 詹麗杏 | lxzhan@sinh.ac.cn | 1.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核心學術性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2.對科研有熱情,執著的精神,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3.具有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物信息學背景的應聘者優先。 |
27 | 營養素生物標記在營養流行病學研究中的應用;膳食、生活方式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系的隊列研究;有機污染物與肥胖、2型糖尿病等的人群研究;膳食臨床營養干預 | 宗耕 | alsheng@sinh.ac.cn | 1.具有或即將獲得生物信息學、公共衛生、營養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須具備隊列建設或人群現場工作經驗; 3.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權威專業期刊發表過論文; 4. 具備扎實的統計分析基礎和編程能力,可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及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
28 | 表觀、轉錄、蛋白組等組學數據的計算和人工智能建模;單細胞和空間組學數據分析;癌癥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大規模組學數據挖掘分析 | 邵振 | shaozhen@sinh.ac.cn | 1.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或數學、統計、物理、計算機博士學位,對生物組學數據的定量建模和分析感興趣; 2.發表過方法學研究論文或有大規模組學數據分析經驗者優先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