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答題水平,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m.linusblanket.net)特別推薦熱點解讀“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余種,特有魚類180余種……但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式。“江煙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魚”的畫面,即將從長江流域消失,而我國生態保護事業中的歷史性一幕即將開啟——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
201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味著長江保護的立法進程按下快進鍵。
在過去的一年里,從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進展良好,到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構建,再到體制機制保障更加有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共護一江清水浩蕩東流。
長江和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由于多年來的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長江一度不堪重負,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痛心疾呼: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并指出,“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公考角度解讀】
[權威論述]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
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習近平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習近平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特別是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習近平
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習近平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習近平
[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作用,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沿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充分體現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內河經濟帶。
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立足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的比較優勢,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中上游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發內生發展活力,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示范帶。
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用好海陸雙向開放的區位資源,創新開放模式,促進優勢互補,培育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的銜接互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開放合作走廊。
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統籌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以長江干支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為有機整體,江湖關系和諧、流域水質優良、生態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種類多樣的生態安全格局,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廊道。
[原因分析]
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通觀中華文明發展史,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流域人杰地靈,陶冶歷代思想精英,涌現無數風流人物。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今天仍然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和長江經濟帶的地位和作用,說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這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
但是,在“自然-人工”二元干擾下,長江流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近年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給生態尤其是長江帶來了巨大壓力。長江中下游人為干擾大,水環境污染嚴重;全流域水利水電開發對河流生態破壞嚴重;全球變化,尤其是極端災害天氣頻發,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了嚴重干擾;流域內生物多樣性喪失明顯;通江湖泊濕地生態問題嚴峻。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
[面臨挑戰]
一是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認識。當前,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不發展了,沒有辯證看待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有的仍然受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修復的舊觀念影響,認為在追趕發展階段“環境代價還是得付”,對共抓大保護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環境治理和修復項目推進進度偏慢、辦法不多,甚至以缺少資金、治理難度大等理由拖延搪塞。這反映出一些同志在抓生態環境保護上主動性不足、創造性不夠,思想上的結還沒有真正解開。
二是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流域生態功能退化依然嚴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仍處于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污染物排放基數大。長江岸線、港口亂占濫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問題仍然突出。流域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長江經濟帶內30%的環境風險企業位于飲用水源地周邊5公里范圍內,生產儲運區交替分布。同時,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固體危廢品跨區域違法傾倒呈多發態勢,污染產業向中上游轉移風險隱患加劇,等等。
三是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統分結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尚不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進展緩慢,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尚未建立,長江保護法治進程滯后。生態環境協同治理較弱,難以有效適應全流域完整性管理的要求。
四是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發展條件差異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較大。三峽庫區、中部蓄滯洪區和7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還很繁重。區域合作虛多實少,城市群缺乏協同,帶動力不足。
五是有關方面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中央專項安排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規模不大,有關部門涉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資金安排的統籌程度不強、整體效率不高。地方投資力度和積極性欠缺,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夠。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干部隊伍配備不足,宣傳教育不到位,人才培養和交流力度也不足。
[參考對策]
第一,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要堅持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第二,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第三,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干到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抓成效。要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結合實施情況及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組織開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按照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完善規劃內容。要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
第四,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第五,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重要切入點】
1.區域協同發展
長江經濟帶的特點是跨越行政區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將給長江流域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將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形成直接帶動沿江地區的強大發展新動力。從內河水運來看,長江是我國最發達,也是世界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從經濟發展來看,長江既是沿江地區產業布局和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紐帶。而國家啟動長江經濟帶規劃,將長江流域開發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格局,將使得湖北、湖南、四川、重慶等沿江內陸省市找到強大的發展新動力。
2.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都關心著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問題,幾乎每到長江流域考察,都會再次強調和囑咐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久久為功的事情,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未來,我們需要牢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基調,剎住無序開發的情況,避免“建設性”的大破壞,實現科學、綠色、可持續的開發。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1.綠色,長江經濟帶的底色
2.長江經濟帶引領“綠色富國”新常態
3.長江經濟帶 向青山綠水要發展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美麗長江關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世界人類文明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自然教育,進一步加大修復生態環境的力度,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形成合力建設美麗長江。
示例二
綠色是長江流域的底色,生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保障。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四川盆地,貫穿三峽,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后匯入東海,形成山-河-湖-海流域綜合體,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長江流域上中下游生態各具特色,資源稟賦各異,從而保證了各區域發展的多樣性,使得長江流域成為我國的文明中心和經濟中心。
[精彩結尾]
示例一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禍福的生態屏障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從嚴從緊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只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順應自然保育生態,中華民族母親河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示例二
綠色發展執政理念從自然環境建設,到經濟發展轉型,到政治綠水青山,一路走來,茁壯、精彩、豐富,傳遞清新,昂揚生機,打造力量,綠色發展治國理政擘畫“美麗中國”,讓美麗中國發展不斷升華,美麗中國為世界美麗大花園不斷增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