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背景鏈接】
2019年12月初,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明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2019年1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方案》堅持生態筑底、綠色發展,改革創新、共建共享,追求品質、融合發展,遠近結合、聯動發展的基本原則。根據《方案》,一體化示范區的戰略定位是: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2019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會議強調,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長江三角洲(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編制本規劃綱要。
5月,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合肥、南京、蘇州地鐵APP實現互通,在擁有最密集高鐵網絡的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已經從高鐵、公路等“主動脈”延伸到了城市內部的“毛細血管”。使用一個地鐵APP,開通跨省公交線,打通“斷頭路”……這是一體化發展加速的體現。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
[機遇挑戰]
重要機遇。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經濟優化升級交匯融合,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新機遇。
主要挑戰。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趨勢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較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區域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區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機制尚不健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科創和產業融合不夠深入,產業發展的協同性有待提升;阻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行政壁壘仍未完全打破,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尚未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還沒有形成系統集成效應,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尚未建立。這些都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意義]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引領我國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有利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
[戰略定位]
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加強創新策源能力建設,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和整體經濟效率,提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持續提高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能力,提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打造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樣板,形成協同開放發展新格局,開創普惠便利共享發展新局面,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全國發展版圖上不斷增添高質量發展板塊。
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著眼基本實現現代化,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大力推動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走在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
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化跨區域合作,形成一體化發展市場體系,率先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為全國其他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
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堅決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束縛,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加快各類改革試點舉措集中落實、率先突破和系統集成,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開放,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參考對策]
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要鞏固“一盤棋”思想。要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變“筑墻”為“推墻”,打破行政藩籬,加快要素自由流動,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系統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強化跨區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前列。
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要有一往無前的改革魄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兩個重點區域,部署了高水平高標準建設重點任務,不僅是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帶動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更是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闖關探路。做這樣的探路者,不僅要有謀新篇、立潮頭的智慧、作為,更要有一股子“不被改革推著走,要推著改革往前走”的精氣神!
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不能搞“一刀切”“一窩蜂”。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比協調、協同發展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決不能罔顧客觀規律,搞整齊劃一、一哄而上。必須結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一體化基礎,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具備條件”的,加快發展;“欠點火候”的,逐步提高;“差距較大”的,注重融合、聯通、協調、互動,不斷縮小發展差距,努力甩掉“落后生”的帽子。
【文章素材積累】
[精彩標題]
1.深度融合 長三角牽手奔跑
2.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重在提“質”
3.加強優勢互補 促進協調發展
4.“一體化”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
[精彩開頭]
示例一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影響的不僅是一城一域,將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這就要求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
示例二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區域一體化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區,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差距持續縮小,經濟聯系更加活躍,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整合度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但是,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在深化發展進程中也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作為一種主要的制度安排形式的調整,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精彩結尾]
示例一
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要增強“一體化”意識,把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分解落實,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各領域互動合作,將長三角地區打造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區域,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示例二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我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蘊藏著可觀的發展空間,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將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澎湃的內生動力。
資料來源: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人民網:開創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陸婭楠
新華網評:“一體化”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 馬若虎
人民網-人民日報:深度融合 長三角牽手奔跑 本報記者 郝 洪 巨云鵬
科技日報 :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重在提“質” 作者:徐寅憶 記者 王 春
人民網-人民日報:加強優勢互補 促進協調發展 記者 劉華新 龐革平整理
新華網評:“一體化”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
經濟日報: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孔令池
經濟日報: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質量 作者: 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