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8年半月談第23期_半月談2018第23期文章匯總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9-04-25 13:07:01
  點此下載半月談2018年第23期精選文章匯總(打印版)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全面深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40年來,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40年來,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讓中國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從挺進國際市場、參與全球治理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拒眾流,方成江海。中國的改革成果和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改革開放的歷程和碩果也印證了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開放,即是改革的重要內容。開放,不僅意味著對外管理方式的改進,更意味著對內管理體制的自我革命。改革開放之初,敢為人先的改革者打破思想觀念和計劃經濟的舊框框,引入市場經濟的理念和機制。從興辦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14個城市,再到開辟27個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新格局促成開放新體制。從2001年入世到“一帶一路”建設,從海南自貿區設立到首屆進博會成功舉辦,一個個歷史瞬間、重大事件,昭示了中國擁抱世界的脈動從未停息。


  開放,也是倒逼改革深化的強大動力。開放有廣度,改革才會有深度。引進境外資金、產品和技術,學習借鑒國外先進制度和經驗,中國開放步伐越來越快的同時,改革也不斷向更深處掘進:從新一輪的降低關稅,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轉變政府職能,到放寬市場準入;從改善投資和營商環境,到優化政企和政商關系;從改革外資和外匯管理體制,到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總結過去40年成就的歷史經驗,也是基于未來改革目標和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放廣度和改革深度進一步擴展:從2013年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到12個自貿試驗區組成中國開放新的“雁陣”,再到眾多自貿區制度創新和改革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從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大幅減少外商準入限制,到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的開放范圍,再到逐步實行負面清單制度,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步伐堅實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際環境急劇變化,我國擴大對外開放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嚴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面臨嚴峻考驗。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和實踐也面臨一系列重大轉變:從擴大出口為主,轉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并重;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從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整體開放;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


  越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和嚴峻挑戰,越要有保持主動擴大開放的勇氣和定力。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只有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才能拓展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全面深化,必須將開放理念與改革思維融會貫通,繼續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從制度和規則層面進行改革,推進包括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深化內陸沿邊開放等在內的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產權保護、信用體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著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全面深化,必須融入世界潮流,在國際視野下建立改革新坐標,培育創新新動能。要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要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


  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全面深化,還必須將中國改革與全球經濟治理緊密聯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要積極參與乃至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密切關注社會公平、貧富差距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副產品”,促進世貿組織、國際金融機構等改革。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將積極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半月講解


  2  支持民企發展,各部委亮出哪些新招?


  民營企業座談會結束后,民營經濟如何發展壯大成為舉國關注焦點。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一連三個鏗鏘有力的“沒有變”和6方面政策舉措著實讓民營企業家提神振氣。連日來,中央各部委及最高法、工商聯紛紛推出新舉措,力挺民營經濟。


  稅費改革:減字當頭


  長期以來,稅費讓不少民企“負重前行”。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今后稅務部門為企業減稅降負將“更大規模”“實質性”“普惠性”,會主動向政府建議及幫助企業申請緩繳稅款。


  為了讓“走出去”企業輕裝前行,《“走出去”企業稅收指引》迎來更新,在目前發布81份國別稅收投資指南基礎上,稅務部門于年內將再更新和發布20份左右;繼續落實與11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稅收協定;降低通關費用,完善出口退稅機制, 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無票免稅”政策等亦列入落實清單。


  社保費征收,民間有猜疑種種,王軍以“三確保”回應:確??傮w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確保繳費方式穩定,同時考慮降低社保費率。


  實招不僅來自稅務總局。商務部部長鐘山表態將取消商務部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承諾,年底前將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產品種類再取消或改為以自我聲明方式實施達10%以上。


  融資維艱:組合牌破冰


  “融資高山”反映出多重矛盾問題疊加,“一行兩會”擔子不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提出了“三支箭”組合:信貸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和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針對融資痛點一同發力。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則給出了三個“分數”: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3年以后,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


  流動性風險又何嘗不是民營企業家的“老大難”?郭樹清表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發布即旨在化解此難題。


  營商環境:打破“三重門”


  為打破橫亙在民營經濟中的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多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做幾件大事:


  ——清理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打造公平競爭環境。司法部部長傅政華表示年底前完成清理,并將率先在司法行政系統通過告知承諾、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證明事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明確表態,將進一步打破電信、軍工領域民營企業準入障礙,如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將正式商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稱,將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并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他還透露,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的政策文件,以加強政商溝通。


  ——推進“照后減證”。今年11月10日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開始在全國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改革。


  ——幫民企開拓多元化市場。商務部致力于推進“三項建設”,即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臺、國際營銷網絡。


  ——鼓勵民企參與“混改”。國家發改委將在做深做實前三批電力等7個重點領域的50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基礎上,盡快啟動第四批試點。


  此外,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徐樂江表示,將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內部秩序,助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政策執行:落地、落細、落實


  在政策執行方式上,各相關部門著力提升服務水平,一個詞概括就是:務實忌虛。


  國家發改委將實現各類審批事項辦理平臺全覆蓋;商務部將培訓約30個行業供應鏈協同平臺,讓中小民營企業交易成本下降10%左右;司法部將持續推進“三網融合”“一網通辦”;稅務部門年底前將再取消20項資料證明事項,辦稅時間再壓縮10%……


  人身和財產安全:安全是基本保障


  為回應總書記專門提到的甄別糾正錯案冤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表示,“涉產權錯案冤案甄別糾正工作小組”已全面投入工作。在最高法指導下,各地法院均加大了涉民營企業家錯案冤案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同時,建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年底前,司法部將組織律師為重點民營企業開展一次全面法治體檢。今后,對民營企業和人員的一般違法行為,司法部將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嚴格區分財產類別,結案后及時解封、解凍非涉案財物。


  半月調查


  3  懸在空中,停在紙上,落實在會議上……基層改革為何陷入“爛尾”?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空前,許多改革舉措加速向基層推進落地。然而,在一些地方,基層改革創新試點一度轟轟烈烈,沒過幾年又偃旗息鼓。基層干部群眾反映,部分基層改革正遭遇“不落地”“空架子”“腸梗阻”,變為“爛尾工程”。


  經驗模式滿天飛,熱鬧之后無人問


  從金融扶貧、產業扶貧試點,到農村產權改革經驗,再到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模式……多種多樣的改革如今在基層緊鑼密鼓推行。


  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原本初衷很好的一些改革設計,在向基層落實過程中,有的“懸在空中,停在紙上,落實在會議上”;有的改革徒具形式而無實質,社會痛點久久不能施治,群眾期盼遲遲未能回復;有的改革單兵突進,看起來很美,實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整體配套、系統配合,行之不遠。


  ——簡單以會議落實改革,以典型“推動”改革。


  基層干部坦言,一些地方領導面對壓下來的改革任務,務虛不務實,往往只是召開會議,宣布請某某制定工作計劃,請某某落實,請某某檢查,請某某督導,而沒有深入研究、真抓實干,應付了事。


  炮制材料樹典型,成為“推動”改革的捷徑。一些地方將目光盯在“速成改革典型”的竅門上。半月談記者從相關部門得知,每年組織評比改革創新案例、樣板,參評要求大都有一條,相關改革經驗必須刊登于內部改革情況交流、工作動態等文件上。于是,一些單位東抄西挪、拼湊典型,用材料打造出“改革實踐”“改革經驗”。


  采訪中,多位縣區領導表示,在地方逐漸淡化GDP考核后,不少人希望通過所謂的經驗總結和工作亮點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這種片面追求轟動、速成效應的改革功利主義貽害無窮。


  ——一些改革政策反復無常、朝令夕改,基層受折騰。


  前幾年,貴州某鄉鎮推進城鄉統籌試驗,出現了大量區劃調整、“撤鄉并村”。改革沒有讓老百姓切實收獲紅利,卻改出一堆牌子。“村子名稱變來變去,讓牌子也變來變去。一會兒社區服務中心,一會兒村委會,一會兒又是鄉鎮派駐辦公。”一名駐村第一書記對半月談記者說,過了好久,自己才弄清外面掛的那些牌子之間是什么關系。


  ——管搭臺不管唱戲,“空架子”白費工夫。


  2013年,西部某縣為優化基層人力資源配置,探索實施鄉鎮“大部制”改革,將原來的22個站所整合為“三辦三中心”。但由于改革未能顧及行政、事業人員編制不同、身份差異,基層人力自由流動、調配在部門間受阻,致使混編混崗的“大部制”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仍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集中,而沒有真正發揮改革實效。


  ——單兵作戰無配套,聯動不暢易卡殼。


  今年以來,事業單位車改陸續啟動,除廳級干部外,采用報賬制方式保障公務出行成為主流做法。“越往上,干部的車補越多,下鄉的基層工作人員反而越少。”多地鄉鎮干部反映,現實中有正規票據的租車公司很少,為了下鄉做工作,私車公用成為普遍現象,但得不到報銷和補貼。而且,車改補貼所需資金財政部門不再另行安排,大多要靠自身解決,一些貧困鄉鎮很難有保障。另外,在基層一線,單位內部行政與事業編制混崗,車輛混用的情形也存在,如何清晰界定、確保公平也成為一道難題。


  有的“太過度”,有的“接不住”,基層患上“改革焦慮”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在中西部某些地方,包括貧困地區,為了追求“彎道超車”,往往采取超常規改革舉措。其中有的不從實際出發,熱衷于打政策“擦邊球”,打著打著就“過了界”。


  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某市曾從扶貧基金中專門抽取一部分資金,在全省率先推出貧困人口“五重醫療保障”,讓貧困戶住院“不花錢”、出院“還領錢”。一段時間里,當地將此項做法作為改革典型大力推廣,外地也有很多考察團來學習取經。不過好景不長,由于過度兜底,吊高了貧困戶胃口,這一做法被有關部門要求糾偏。


  半月談記者還了解到,當前許多改革由上面出臺,要求下面落實,而隨著事項、頻次的不斷增多,基層的財力、人力、物力、能力等難與之相匹配。部分基層干部對繁重的改革任務“接不住、干不了”,陷入了深深的“改革焦慮”。


  中部某縣級干部說,有時候很苦于改革“一刀切”的搞法。醫療改革要求村里設置衛生所,有的村很小,老百姓走著去鎮衛生院也很近,但上面硬是要求村里設置衛生所,又是投入,又是運營,顯然不接地氣。


  2012年,湖北省某鎮入選全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為促進鎮域經濟發展,當地將縣經濟開發區、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并成立了六大辦公室。但近期當地縣委改革辦在調研后指出,因內設機構配置與縣城不一致,上下對接存在偏差。如農業農村辦公室作為承擔農業、林業、水利、防汛、畜牧等涉農工作的綜合機構,最多時卻只配備了2人。


  當地有關負責人認為:“區鎮沒合之前,舉全縣之力辦開發區,是開發區在帶動鎮的發展;而合一之后,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鎮在辦開發區,是鎮在拖著開發區發展,反而使開發區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如以前。”


  改革需要試錯容錯,需要大興調研之風


  在改革向基層落地過程中,完善改革具體舉措、細化改革路線圖,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探索。這一過程,充滿創新和試錯,需要建立基層改革的容錯機制。不少基層干部呼吁,只要地方得發展,百姓得實惠,就應該鼓勵干部根據實際,大膽闖、大膽試。


  受訪人士認為,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唯有實事求是,立足各種實際情況,讓改革因發現問題而起,奔著解決問題而去,為預防新的問題而立,才能發揮實效。


  “現在最怕改革政策變來變去。”貴州某縣扶貧開發服務中心主任說,當前一些改革與基層脫節的現象再次表明,在改革的設計之初就要深入調研、考慮實際可行性,推廣普及時更要慎之又慎,需要及時跟進、不斷加以完善。


  “一些領導干部認為,現在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各方面矛盾和問題交織,沒時間去調查研究。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僚做派。越是矛盾與問題交織的時候,越要去了解事實,越要調查研究。” 湖北省委黨校中共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李珊珊表示,科學的決策必須建立在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


  基層呼吁,大興求真務實的調查研究之風,讓改革決策和施行最大限度吸收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專家建議,要按照中央深改委的部署,根據不同領域的改革任務,分門別類細化實施措施,分清輕重緩急,科學確定時序和重點,使各項改革有序實施、良性互動。


  半月世界


  4  瞄準基礎研究,各國都蠻拼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技體系的源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發展,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長期保持占科研總投入約15%的水平,面對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近年來各國更是紛紛出臺政策以保持基礎研究活力。


  提高企業參與度


  為使基礎研究成果盡快實現應用轉化、帶動經濟發展,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參與進來。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近兩年來,加大了對前沿性科研領域的投入和引導。特朗普政府推動的科學戰略最核心特點是強調“政府-研究機構-企業間的互動關系”,不論人工智能、量子技術或是航天探索規劃,都采用了類似模式。以今年9月公布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戰略概述》為例,該計劃通過政府投資、公私合作和軍民結合等方式,確保美國在下一代超級計算技術領域保持領導地位。該戰略還提出成立美國量子聯合體,將學界和產業界組織起來,通過公私聯合融資等方法,跨越量子技術基礎設施和技術方面的鴻溝。


  德國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新趨勢是基礎研究機構與工業界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例如,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學研究所與制藥行業共同創立“化學基因組學中心”,致力于生物科學和化學生物學研究。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聯合德國弗賴堡大學的“弗賴堡材料研究中心”和微系統工程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歐洲創立“先進材料和系統聯合研究網絡”,與上述機構合作開發面向廣泛應用的新材料,擴展對未來材料和系統的理解。這種伙伴關系使工業界可以依托最新的研究成果開發產品,使學術界可以進入一些偏應用的研究領域。


  科研資助“跟人”


  在科研立項、人才及成果評價方面,發達國家有一套完善的同行評議機制。


  英國一直采用“霍爾丹原則”,政府決定從稅收中拿出多少比例作為科研資金,但錢投向何處由科學家自行決定,項目能否獲得撥款則需通過同行評審的競爭方式決定。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王小凡認為,美國科研政策最值得借鑒的是“以人為本”的資助方式。為什么美國科學家能靜下心做原創性研究?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對有創新思想的個人給予滾動式支持,而這一支持的依據來自同行評議。他介紹,美國科研項目評議除了評成果,還要評科研人員的研究記錄,并設立一部分資金,對具有創新想法的人給予5到7年的較長期支持,根據分檔次的動態評價確定滾動年限。


  比利時2016年啟動“卓越科學”計劃,在4年內出資約1.2億歐元資助一些杰出的基礎科研項目。比利時法語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阿盧安介紹,為了項目初選,他們“動用了1200位國際專家,最后由一批知名科學家組成的評選小組確定38個項目”,涉及生物學、醫學、人文科學以及跨學科領域。


  競爭中升級國際合作


  當前各國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各有考慮。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科學與工程指標”顯示,2016年中國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美國已將中國視作科研領域主要競爭對手。英國基礎研究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脫歐”,數據顯示,“脫歐”可能會導致英國學術人才流失,同時科研人員也可能會失去來自歐盟的科研資金支持。而在日本,政府也意識到科技創新及國際競爭力下降的問題,并采取多種應對措施,如日本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就提出大力推進學術研究和基礎研究及相關改革。


  面對各類挑戰及日益增強的競爭,科研領域的國際合作也在升級之中。


  2017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組因引力波探測成果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作為一個開放的組織,它吸引了世界各國1100余名優秀科學家,被稱為“最強大腦旗艦隊”。按照一系列復雜的章程,該項目組通過委員會協調眾多機構和科學家工作。這代表了一些大科學項目的組織模式:通過升級創新的多邊合作解決耗資大、周期長、多學科交叉的科學難題。


  數據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牽頭,在各科學領域組織實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國際合作計劃有50多個,包括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歐洲非相干散射雷達等。


  正如LIGO項目組成員、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陳雁北所說的那樣:“大項目需要做的事情特別多,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才能推動科研的進展,碰撞的火花才會層出不窮。”


  基層治理現代化


  5  心病”頻襲基層干部


  最近,云南“80后”白發干部意外走紅,基層干部的身心健康狀況受到全社會關注。當前,部分干部患上“為官焦慮癥”,“三高癥”突出,從過去肉體上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變成了精神上的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而由于認識偏差或怕影響升遷等原因,干部患上“心病”后往往又不敢求醫,更有甚者還會因患抑郁癥導致自殺……


  心理專家及部分基層干部呼吁,希望國家盡快建立干部心理咨詢和疏導長效機制,從“心”開始關愛干部、醫其“心病”。


  “心病”頻襲凸顯基層干部亞健康


  半月談記者梳理近年來官員非正常死亡案例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和抑郁癥有關,其中一些官員遺書中有“抑郁難忍”“不能吃睡”“生不如死”等字樣。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基層干部被倦怠、焦慮、失衡、苦悶等心理問題困擾,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


  “近年來,來接受心理咨詢的干部日益增加,有些干部甚至出現輕生念頭。”湖南省腦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諶益華說,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干部最早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工作倦怠感、自我評價低,工作主動性減退,更有嚴重抑郁癥的干部產生了一種瀕死感,認為死亡是最好的歸宿。


  中部某省省委黨校曾對當地2200多名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干部存在各種焦慮心態,焦慮的原因包括工作壓力、職業前景、收入水平、晉升機會等。


  湖南某市一位申請早退的干部告訴半月談記者,在基層“權力不大責任大”。“我在交通局局長的位子上干了很多年,這個位子一點岔子都不能出,一出問題就事關人命。”


  “領導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亟須引起關注。”長期從事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心理健康研究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清娥說,領導干部的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疏導,不僅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引發一些極端事件,還會影響其施政行為,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損害。


  “心病”何來?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領導干部患上“心病”雖有個人性格原因,但也和長期超負荷工作、官場特有的政治生態及體制內外環境發生變化有著直接關系。


  ——工作任務重督查問責多,壓力疊加困擾基層干部。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隨著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社會綜治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及改革的深入推進,許多基層干部經常處于“五加二”“白加黑”的高負荷狀態;同時,過多的督查檢查問責,也讓不少基層干部神經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癥狀。


  中部一縣級市扶貧和移民辦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去年熬夜加班達100多天,大部分是為了應付各種督查檢查。部分基層干部還“吐槽”說,他們有“兩怕一憂”,怕考核評比檢查、怕被追責問責,對前途感到擔憂。


  ——官場生態復雜,“升遷焦慮癥”加劇。不少基層干部表示,官場特有的生態往往使身處其中的人都謹言慎行,時刻需揣摩領導心思、注意同事關系等,而一些領導作風強硬,更是讓不少基層干部“看到領導就緊張”。張清娥說,這種緊張的人際關系容易使人心情壓抑、苦悶,長此以往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易導致各種心理和生理疾病。


  同時,在官場特有的政治生態下,許多干部還患上了“升遷焦慮癥”。中部某鎮一位副鎮長說,在官場就是以升遷論英雄,基層干部在一起聊天時談論最多的就是升職提拔的話題,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升遷焦慮癥”,快速提拔就滿心歡喜,沒有提拔或提拔滯后則內心焦躁。


  ——體制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公務員優越感下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就業的日益多元,與不少職業相比,當前公務員的優越感下降,公權力受到嚴格約束,部分基層干部出現職業焦慮和心理危機。


  江西一縣級市市委書記落馬后這樣反思自己貪腐的心路歷程:“看到老板坐的是名車,穿的是名牌,喝的是名酒,心想自己付出這么多,這么辛苦,但待遇還這么低,連買房和裝修的錢都得去貸款,心里有些不平衡。甚至會想,假如自己辦企業,肯定比他們更成功,錢更多,更風光。”


  基層干部盼從“心”關愛


  一些心理專家及基層干部呼吁,提前預防,綜合施策,建立干部心理咨詢和疏導長效機制,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展現出新擔當新作為。


  一是為基層干部減負,讓基層干部的事權與責權相匹配。多位受訪干部建議,加強統籌,切實減少對于基層的各類督查、檢查、考核,讓干部能夠從各類迎檢、迎考壓力中解放出來;同時,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對于并非基層干部主觀因素所犯的錯誤,多采取批評教育方式,而不是動輒問責。


  二是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認識偏差,幫助干部正確面對心理問題。一些干部即使存在心理問題,通常也會因自己的干部身份不愿承認,甚至錯誤將心理問題看作態度問題、覺悟問題,不敢求醫,以致身心俱疲。


  諶益華建議,在全社會進行健康科普,讓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明白出現情緒障礙等心理問題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加強對干部的人文關懷,建立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湖南郴州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李超建議,各級黨組織要真正地關心干部的心理狀態,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改變工作作風,不能動不動就批評、訓斥基層干部。


  中部地區某縣委組織部部長說,今年他找了五六個干部談話談心。“其中有個縣直部門負責人,提拔公示期間被給予警告處分,晚上整夜睡不著,兩只眼睛通紅,我找他聊兩三次,鼓勵他,幫他卸下了一些思想包袱。


  6  緊繃運轉、僵化管控、過關心態:基層“疲態治理”該終結了!


  當前,在一些地方,基層治理陷入“疲態治理”怪圈。在高強度的任務、高頻次的督查、高壓力的問責等交織影響之下,緊繃運轉、僵化管控、過關心態等現象凸顯。


  緊繃運轉:任務連軸轉,從早忙到晚


  “我們按要求是‘五天四夜’在村里,實際上,連著幾周一周7天都在扶貧點是常有的事。”中部地區某駐村工作隊成員對半月談記者說,扶貧工作進入攻堅期,工作壓力大,休息時間被大量壓縮。“以前總說‘周末休息不保證’,現在是‘周末保證不休息’,總覺得事情忙不完。”


  在海南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符某深有同感:“駐村一年多,精神高度緊張,上級各種檢查也不斷。為了按時完成各項工作,我和愛人的婚禮一拖再拖。從結婚到妻子懷孕,再到小孩出生,其間極少請假。”


  基層工作總像“上緊了發條一樣”。武陵山區一名鄉鎮干部說:“我們是典型的權力不大、責任不小,錢沒多少、事卻不少,任務一層層加碼壓下來,恨不得一個人當作五六個人用。”


  中部一名縣發改局的干部坦言:“一個股長,可能需要對接上級單位十多個處室的工作,每個星期收文件都要收一大摞。工作一項接著一項,往往是這個事情還在處理,另外的很多事情早已經排上隊了。”


  在一名鄉鎮派出所所長的執勤表上,半月談記者看到,為保證及時處理突發事件,除了白天正常上班,他和教導員一年365天對班倒,全年各有一半時間晚上要在派出所住宿備勤。


  僵化管控:不怕沒創新,只盼少出錯


  基層僵化管控與緊繃運轉相伴出現?;鶎尤蝿?ldquo;壓力山大”的同時,是考核、檢查、問責層出不窮。受客觀情況影響,因自己幫扶的貧困對象的危房改造推進進度沒有按照預期完成,一名背上處分的干部頗感委屈和無奈:“任務重,壓力大,雖不敢有任何松懈,但難免出現紕漏。不分青紅皂白,動輒揮起問責大棒,讓人心寒。”


  面對種類繁多、有些甚至不盡合理的督查檢查問責,一些基層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哪怕不符合基層實際,也不敢發揮創造。


  部分基層干部索性當起“二傳手”,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不怕沒創新,只盼少出錯”。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地方在落實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時,并沒有結合本地實際對相關文件進行補充、豐富,而是直接向下轉發。


  “一級級轉發,只有精神沒有落實方式,到了基層,就只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材料應付材料’。”一名有著20多年工作履歷的科級干部說。


  在西部某縣,當地確定了通過種植果樹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方案。具體執行中,一些干部機械執行,甚至給年逾八旬的老人也發放了果樹苗,并催促盡快種植,用以脫貧。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調研認為,中國不同地區情況千差萬別,雖然國家自上而下向農村輸入的資源兼顧均等化,如何有效使用,如何與農戶結合最有效,則是有差異的,需要因地制宜,靈活施策。


  過關心態:完成就是勝利,過關萬事大吉


  緊繃運轉、僵化管控成為常態,催生了一些干部被動應付、消極應對的過關心態。部分受訪干部坦言,完成就是勝利,過關萬事大吉。


  曾在南方某地擔任法官的顏剛(化名),向半月談記者回顧起自己的工作狀態時說,面對審批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加上各種績效考核,他每到周末下午心情就會緊張起來,總會憂慮下周即將開庭的案件。“這也導致一些人不愿意多辦案、不愿意辦難案。只有審結了,才是過關了。”


  西部某地的基層干部反映,面對上級派下來的各項工作任務,基層人手緊張,常常是“接不住、干不了”。“而上級部門檢查考評基層,又往往要見人見場地見機構,為了過關,只能靠先掛牌子、布置場地來對付。”


  過關心態之下,未必真能蒙混過關。南方某扶貧辦干部,在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工作期間,自由散漫、消極推諉,致使229戶貧困戶被漏評、59戶返貧戶情況核定不準,造成惡劣影響。近日,紀檢監察機關對其進行了處分。


  專家認為,面對基層緊繃運轉、僵化管控、過關心態等帶來的“疲態治理”怪圈,應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激發干事創業的動力。一方面,要發揮好制度激勵和約束的效力,樹立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該獎的重獎,該提拔的提拔,讓容錯糾錯機制真正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在源頭上,基層工作的責任分工、干部配置要更加科學合理,落實好定崗定責制度,權責劃分清晰明確。此外,還要幫助基層干部解決工作、家庭生活困難,解除后顧之憂,給予更多關懷。


  教育改革進行時


  7  “高中累死,大學玩死”:象牙塔不是游樂場


  “好好學,上了大學就輕松了”“只要膽子大,一周七天假”……曾經這些話激勵著一批高中生日夜苦讀,但也讓他們從進入大學后就放松懈怠。“高中三年累死,大學幾年玩死”現象高發,“贏在起點,輸在終點”讓人痛心。誰來勒住大學校園中玩心大熾的脫韁野馬?如何為大學生合理“增負”,讓本科教育回歸初心和夢想?


  大學上課隨便玩?


  今年6月在四川成都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這一講話可以說抓住了高校本科教育的關鍵環節,直面現今本科教育的“頑疾”。


  “目前,我國的大學課堂普遍以大班為主,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一二百人。教師上課把學生全部掃一眼都難,更談不上交流互動,學生睡覺、聊天、玩手機都不必擔心老師注意。”湖南某大學一位教學督導團成員如是說。


  “一些教師只管教而不在乎學生怎么學,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權,教學過程缺乏創新性,學生獲得感差,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動力都不足。”東北一所高校負責人表示,教學與學習脫節、學習與實踐脫節、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缺乏銜接是當前高校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的痛點。


  對于不少高校和教師來說,考試通過率低、畢業率低并非一件“光彩”的事。因此,考前劃重點、開卷考試、縱容作弊、設置“水課”送學分等現象在一些高校層出不窮。為了不影響“畢業率”,一些高校還實行“清考”制度:在臨近畢業前,學校統一安排一次對未及格學生的補考,考試簡單、閱卷寬松。只要清考能過,畢業證、學位證照拿。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上了大學就肯定能畢業”成為許多學生頭腦中無可置疑的“鐵律”。學風每況愈下,教學質量停滯不前,“畢業即失業”現象多發,高校辦學陷入“惡性循環”。


  “嚴進嚴出”進行時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近日作出決定,對2017-2018學年經補考學業成績仍未達要求的學生予以處分,22人退學,40人留級。此舉引發輿論熱議:大學生該和“混日子”說再見了。


  “為了讓千萬個家庭能夠放心地把他們的孩子送來學校,必須不留情面處理少數不讀書的學生。”學院黨委書記蘇立表示,“退學、留級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對厭學、不學、逃學的學生進行積極干預。但教育無效的學生必須采取果斷措施,以此在每一個學生心中形成充分的危機意識。”


  “嚴進嚴出”,正在一所所高校落地生根。“取消清考”“學分未滿推遲畢業”……多項制度變革成為大學共識。由于學分不達標被亮紅黃牌,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從本科轉為了專科。學校教務處表示,“本科轉???rdquo;政策自今年起施行,是保障本科生培養規格和質量的重要舉措。


  “學校敢于對掛科的學生說不,教師上課更有底氣。”湖南師范大學教授丁加勇說,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美國常青藤盟校等國外著名高校,本科學生淘汰率更超過20%。


  打牢本科教育的地基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不少受訪專家指出,把牢畢業“出口”是大學必然的選擇,但扭轉“快樂大學”不能僅靠處罰的威懾力,更要狠抓教學質量、課程改革,同時注重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大學本不該輕易貼上‘輕松’的標簽。扎扎實實讀書深造的四年,和不努力不奮斗的四年,回報是截然不同的,必須讓學生認清這一區別,對虛度光陰自覺感到警惕。”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趙麗娜表示,首先得解決學生“為何學習”的問題。“我們每年會召開新生家長會,同時要求一年級學生打卡上晚自習等,讓學生從大學生活一開始就培養起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逐步明確其學習目標。”


  讓更多好老師從講堂上走進學生心里,對學生的引導注意學業與就業并重……專家指出,教授必須要為本科生上課的要求早已提出,但因為涉及職稱評審和科研評價等切身利益,很多教師還是更愿意把時間用在搞科研發論文上。建議進一步對“教書是第一工作,上課是第一責任”作出制度性要求,明確教師對學生人格塑造和價值引領的關鍵責任。


  同時,堅持“以本為本”,扎實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在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適度合理為學生增負,特別要努力把學生眼中“閉著眼睛都能過”的、拿高分過于輕松沒有任何挑戰的“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


  時政·財經


  8  “船上審案,碼頭普法”  巡回法庭湖上定紛爭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轄區水域面積757平方公里,有4萬多漁民在洪澤湖區常年從事漁業養殖,他們大多以船為家。近年來,包括漁業在內,湖區旅游業以及水產、水禽、水菜“三水”高效農業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旅游和涉漁涉水糾紛也不斷增多。


  為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洪澤區人民法院于2013年設立了大湖巡回法庭。法庭利用臨湖、近港、毗鄰古堰景區的地理優勢,聯合區旅游局、古堰景區等部門,積極打造多部門聯動的普法宣傳、多元解紛平臺。5年來,“船上審案,碼頭普法”成了湖區特有的風景。


  法庭“搬”進湖,便民創新多


  一望無際的洪澤湖面上,一艘掛著國徽的“澤法號”快艇快速駛向洪澤縣西順河鎮張福和村濱湖漁場,這艘“澤法號”就是大湖巡回法庭的工作用船。


  村治調主任吳玉寶向半月談記者介紹:“我們漁場現有漁民近1200人,漁民間的矛盾糾紛如不能得到及時調處,轄區內社會治安就會存在極大隱患。”


  大多數漁民文化程度較低,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的簽合同時被人鉆了空子,自己被騙了還蒙在鼓里;有的不知道怎么打官司,遇事動不動就用打架解決問題。


  吳玉寶說:“自從有了大湖巡回法庭,法官們每周都會定期到湖區巡回,漁民們與誰有了紛爭,只要等候法官來處理,問題就會很快得到解決。”


  大湖巡回法庭的設立,源于一起漁民受騙事件。2013年2月,洪澤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在走訪中了解到,洪澤區的王某等3戶漁民為改善生產居住條件籌集資金訂制新船。在采購造船用鋼材的過程中,王某等在未簽訂買賣合同的情況下,將100余萬元的鋼材款匯給南京鋼材商龔某,結果遲遲等不到發貨。


  為了解決被騙貨款問題并防范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洪澤區人民法院設立了大湖巡回法庭,很快,“澤法號”便深入湖區。


  大湖巡回法庭由3名審判人員、兩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組成。船上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預約立案、信件立案、現場立案等靈活多樣的立案方式解決湖區出現的糾紛,把法庭搬到漁民身邊,對案件當地審、當場調、當庭結。


  司法調解優先,普法講法不停


  法院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1月,大湖巡回法庭已在湖上受理各類民事案件434件,60%以上案件得到成功調解。


  就在前段時間,螃蟹養殖戶高某與妻子離婚,女兒跟隨患病且失業的妻子生活,高某卻一直拒絕承擔女兒的撫養費。為此,水上巡回法庭的法官頂著寒風,3次下湖區,最終感動了高某,同意每月支付女兒305元的撫養費,直至其年滿18歲。


  2016年7月,一對高齡漁民夫妻,不慎引發漁船火災,因風勢很大,十余條漁船被燒毀。法院第一時間指派大湖巡回法庭工作人員與公安、司法部門介入,聯合調處。


  類似這樣成功化解糾紛的例子還有很多,大湖巡回法庭秉持“調解優先”的原則,積極動員當事人家屬、基層組織等參與調解。


  對于開庭審理的案件,法官們在漁場場部、灘涂、漁民家和審判船上每開完一次庭,都會現場以案說法,邀請漁民參加案件旁聽,做到結案一件,法律普及一片。


  洪澤區人民法院在洪澤區沿湖鄉鎮目前設立了辦案聯絡點,構建了便民訴訟機制和巡回辦案網絡,讓巡回法庭深入到湖區的每個角落,讓法治意識扎根于每個漁民心中。


  科技·文化


  9  不唯論文、不唯“帽子”,企業如何助力科學探索


  2018年11月,一項新設立的科學重獎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饒毅、楊振寧、張益唐、施一公、潘建偉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的科學探索獎,得到騰訊基金會10億元資助,將重點獎勵45歲以下中青年科學家。


  除了關注科學探索獎空前豐厚的獎金,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巨資如何真正轉化為科學界持續奔涌的創新活力,好鋼如何用在刀刃上?


  讓“科學家們說了算”


  據騰訊基金會介紹,科學探索獎每年將在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球科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制造、交通建筑技術、前沿交叉技術九大基礎科學和核心技術領域,遴選出50名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家。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60萬元獎金。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獎項籌備組在前期調研中注意到兩種引人關切的現象。


  “一方面,國內基礎科研成果仍然缺乏,再多的應用創新都像‘房子蓋在沙灘上’;另一方面,中青年科研人員在工作和生活上面臨很多現實壓力。”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籌備組主任王嫵蓉說。


  基于此,科學探索獎在設計上頗費心思,力求“對癥下藥”。王嫵蓉告訴半月談記者,與其他科技成果獎項不同,科學探索獎最大的特點是鼓勵科研人員進入“無人區”,更看重中青年科學家面向未來的創意和研究工作的潛力,評獎并非簡單“數論文”。


  此外,科學探索獎獎金將不由科研人員所在單位管理,而是直接發放給科研人員本人,全額由本人自由支配,這意味著科研人員不僅可以把獎金用在工作上,也可以用于減輕生活負擔。


  “我們不會干涉科研人員如何使用獎金,但在領取獎金的5年間,獲獎人需要每年報告科研進度,并且要堅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王嫵蓉說。


  騰訊基金會還表示,科學探索獎的評審將不問出身、不唯“帽子”,真正讓評審機制、流程和結果都由“科學家們說了算”。從評獎運作到成果遴選,一切與商業脫鉤。


  據悉,騰訊基金會將在2019年1月完成評審細則的制定并啟動獎項征集,第一批獲獎科學家名單將于2019年7月對外公布。


  10%支撐起90%


  2018年10月,西湖大學在杭州成立,這所由社會力量創辦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與國內其他大學不同的是,自籌建之初即由一家民間基金會——西湖教育基金會負責運作。


  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西湖教育基金會絕大部分的捐贈基金來自企業或者企業家。“我們的創始捐贈人中企業家只占10%,但他們捐贈的金額占整個基金會所獲捐贈的比例超過90%。”


  同樣在杭州,以電商事業起家的阿里巴巴參與發起了浙江重大前沿基礎研究的“試驗田”之江實驗室。該實驗室的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礎學科群,初期注冊資金1億元,阿里巴巴出資占1/4。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表示,民間力量支持科學在國外已有悠久傳統,美國商界巨擘洛克菲勒即為留名史冊的一例,他創造了個人支持科學和教育的“世界紀錄”。他和他的家族對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國際知名高等學府的創立提供了關鍵支持。


  “像谷歌這樣的前沿技術企業,也與眾多科研機構有深入合作,而且多數情況并不要求成果立即可以轉化,而是著眼于基礎科學的‘處女地’,鼓勵科學家大膽嘗試、多方創新。這種膽識和眼光值得國內更多的企業借鑒。”劉旻昊說。


  什么比“真金白銀”更重要


  除了“真金白銀”之外,企業界與科學界的良性互動也有助于提升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的社會風氣,改善一線科研人員的待遇條件,為其營造心無旁騖的科研環境。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哲鳴認為,解決科研人員在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得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實際也是為激活他們的想法提供保障,從另一個角度支持了基礎研究。


  劉旻昊表示,科學探索獎除了為科研人員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還著眼于創新機制的新探索。科學探索獎將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臺,讓科學家之間真正的思想碰撞成為可能。


  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資助科研的熱潮,應注意什么?王嫵蓉提醒,企業資助科研要有獨立的判斷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追著熱點走,貪圖短平快,急于求成、揠苗助長的心態帶來的收獲只能是南轅北轍。


  生態·健康


  10  變短板為優勢,寧夏“氣候經濟”崛起


  干旱少水、氣候冷涼、空氣干燥、三面環沙,曾經是寧夏經濟發展的明顯短板,也是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重要瓶頸。寧夏用新發展理念重新審視氣候劣勢,大力發展冷涼蔬菜、釀酒葡萄、光伏、現代紡織、云計算、沙漠旅游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主動順應氣候條件、加快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旱地也能生金


  為了尋找耐寒、耐旱的新品種,今年以來固原市建設38個“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試驗示范園,在2萬畝土地上試種269個品種。


  “經過試驗,我們發現以往沒種過的大果榛子、蜜脆蘋果等長勢不錯,我們有信心發現更多適合高寒地區、經濟效益更高的新品種。”固原綠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說。


  寧夏年平均降雨量305毫米,蒸發量1800毫米。中南部地區平均氣溫5℃到8℃且晝夜溫差大,是全國最干旱缺水的地區之一。


  不過,這種氣候條件也有優勢:氣候冷涼,適合種植冷涼蔬菜;干旱少水,可以發展硒砂瓜、釀酒葡萄;光照時間長,可以發展設施農業;空氣干燥,有利于養殖奶牛、灘羊……


  只要更新觀念、順應規律,劣勢可以向優勢轉化,旱地也能生“金子”。10多年來,寧夏突破干旱氣候對農業發展的約束,通過發掘新的產業發展路徑,使“塞上江南”有了新圖景。


  干燥節約成本


  “銀川空氣干燥、氣溫低,我們在生產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極材料時幾乎不用開除濕設備,每噸可節約300多度電。”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副總徐杰說,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極材料可提升電池快充性能,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


  “紡織企業落戶吳忠市,氣候條件是一個重要因素。這里海拔1000米,壓差有利于紗線合股;地下水溫常年在12℃到13℃,可以為紡織車間提供最佳冷卻水;空氣干燥,生產差別化纖維不用再除濕……”吳忠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克寧說,這些優勢使東部紡織企業向西北轉移產能成為一股潮流。


  中衛市則充分利用空氣、地質條件等非傳統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云計算產業。中衛市副市長拜英奇說,我們有全年平均8.8℃的自然風冷優勢和充沛穩定的電力資源優勢,吸引了亞馬遜、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奇虎360等企業將云平臺和數據中心在這里落戶。


  近年來,中衛市云基地數據中心已完成投資40億元,安裝服務器5.2萬臺。今年新建、續建9個數據中心,計劃安裝16萬臺服務器。


  變沙害為沙利


  打開地圖會發現,三面環沙的寧夏被大片黃色區域包圍,長期受荒漠化侵害。在治沙過程中寧夏發現,沙漠并非一無是處,蒼涼、荒蕪的沙漠蘊含著新的發展契機——沙漠旅游。“寧夏歸來不看沙”這句話成為海內外游客對寧夏沙漠旅游最好的評價。


  “令人耳目一新的自然風光、領先世界的治沙成果、新穎刺激的旅游項目,使沙坡頭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港中旅(寧夏)沙坡頭旅游景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文軍說。


  通過發展全域旅游,中衛市逐漸變成一個極具活力的沙漠旅游新城。2017年,中衛市旅游總收入在經濟總量的比重中超過10%,旅游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民生·社會


  11  扶貧“奶酪”不準動


  “潘大伯,我們是縣紀委督查組的工作人員,請問你這房子是什么時候改造修建好的,危房改造補助的錢到賬了嗎?”11月2日,在廣西平南縣丹竹鎮團結村三屯貧困戶潘超福家,平南縣紀委脫貧攻堅督查小組的工作人員正在仔細了解潘超福家的脫貧情況。


  為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平南縣派出5個專項治理工作督查小組,分赴全縣21個鄉鎮(街道)進村入戶,摸排基層干部是否存在吃拿卡要、貪污侵占、優親厚友等違紀違法行為的線索。


  “群眾利益無小事,誰敢動扶貧‘奶酪’,我們就嚴肅處理誰。”平南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石金葉表示,要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反腐成果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為精準治理,平南縣今年已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公開大接訪活動3場次,接待群眾2000多人次,當面解答群眾疑問180多個,受理問題線索45條。與此同時,還成立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專項巡察小組,進村入戶巡察走訪;組織市、縣、鄉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組成巡察調研組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專項巡察調研。


  今年4月,平南縣特地印制1萬多張“民情聯系卡”發放給貧困村的群眾。聯系卡上注明專項工作重點、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和來信來訪地址,并附有查詢民生資訊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聯系方式和相關信息。


  “‘民情聯系卡’就像是群眾手中的‘尚方寶劍’,他們會時刻監督我們扶貧干部的一言一行。”平南鎮隆鎮廖村第一書記盧海濱表示,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謹慎用好手中的權力為貧困群眾服務。


  科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平南縣通過利用扶貧領域“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利用手機版WAP網站程序建立“平南縣民生資金監管服務平臺”創新監督模式,把各項民生資金受理、審批、發放情況全部通過手機端向社會公開,實現了陽光公開與監督投訴相結合發現案件線索。目前,利用大數據比對共發現問題線索260多條。


  1月至10月,平南全縣共立案37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09人;其中查處扶貧領域案件209件,占比達56.5%。


  “我心里特別高興,感謝紀委的同志!”9月20日,平南縣同和鎮妙客村同籮屯村民張某接過縣紀委、監委負責同志送到他手上的6600元危改補助清退款時感慨萬千。


  原來,張某家在去年危房改造時,國家補貼給他的危改款被當地村干部“砍”了一截??h紀委接到群眾舉報后,直查快辦該案后將涉案違紀款退回給群眾。當天,平南縣紀委送款上門,把近期查處涉及妙客村的14600元扶貧領域違紀涉案款分別清退給3名群眾。“我是接到通知后,專門從廣東趕回來領這筆錢的,感謝紀委為我追回這筆錢。”在廣東務工專門趕回來的黃某領回危改款時開心地說。


  石金葉表示,今后要重點圍繞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深入治理,并堅持“一案雙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履行不到位的,實行責任倒查。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