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8年半月談第17期_半月談2018第17期文章匯總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9-04-09 13:41:18
  點此下載半月談2018年第17期精選文章匯總(打印版)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讓農民參與,讓農民滿意


  9月23日,農歷秋分,我國億萬農民將迎來第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是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好日子,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最生動的體現。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蛻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發展更是取得歷史性成就:連年豐收,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連續5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民富裕,脫貧攻堅甩窮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000元;古老農村換新裝,美麗鄉村、綠色發展、“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建設,一項項農村改革帶動美麗蛻變……


  “豐收”對億萬農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糧滿倉,更是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新時代新農村幸福生活的象征。


  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要生動表現農民的幸福生活,要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農民的節日。豐收節是中國農民的節日,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要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勵農民自發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慶祝活動,實現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不少農民離開農村走向城鎮,更有不少年輕一代從未接觸過農業,少了對農業的感情。借著“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東風,要讓農民真切地感受到勞作和創造的自豪,感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矚目,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農業,了解農民,培育“三農”情感,尊重農業生產,喚醒深藏在人們心底對田園故土的那份向往和鄉愁。


  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要充分體現“三農”改革發展的成就。“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豐收的禮贊。改革開放40年,我國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創了農業生產連年豐收、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局面,“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一個平臺,是向全世界展現我國“三農”改革發展成果最好的窗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通過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這是我國農業的基本面,是我國糧食生產的能力水平,是對農民豐收的自信來源。即便個別年份,一些地區可能會出現自然災害、糧食歉收,但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也能提振農民豐收信心,為農民增收搭建平臺。


  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更要描繪好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農民豐收是鄉村振興的希望,鄉村振興又為農民豐收厚植沃土。“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用最喜慶的方式勾勒出中國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描摹出鄉村振興最美好的愿景。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今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有助于凝聚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豐收的喜悅最能激蕩對農業的熱情。“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表明了國家對“農”的關懷、尊重和敬意,更能喚醒人們對被城市化進程遮蔽的農業發展和農村生活的熱情,喚醒每個人對農民和生活本源的關心;能夠吸引更多社會群體投身農業,成為新農人,激發出全社會興農、助農、愛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鄉村振興集聚人才、集聚力量,同時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


  作為農民的節日,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要體現農民的愿望,尊重農村的實際。辦好節日,必須要拋去浮華的外衣,回歸農之本色。“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全國的節日,也要有地方的色彩,各地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弘揚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天南地北、百花綻放。


  值得提醒的是,“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要節儉樸素辦節。“粒粒皆辛苦”是千百年來農事滄桑對中國人的教育。在這個喜慶豐收的日子里,我們的節日更要避免形式主義、警惕鋪張浪費,用最接地氣、農民最喜聞樂見的方式慶祝豐收,絕不能把節日辦成花架子,增加基層和農民的負擔。


  古老又年輕的中國,豐收依然有賴于農民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這個屬于農民的嶄新節日里,我們期待看到他們綻放燦爛的笑容。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的期許,更凝聚著全社會的期待。只有把“中國農民豐收節”辦成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有味道、最有影響的農民節日,才能更好地彰顯“三農”工作地位,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光榮感,讓全社會都共享豐收的喜悅。


  半月講解


  2  為何要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今年8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寫入文件。為什么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如何準確理解脫貧質量?


  過去5年,我國推進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當前,決勝脫貧攻堅,既要解決貧困人口存量大的難題,又要消除脫貧不穩定而返貧的現象。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的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將有效確保脫貧質量:既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急迫問題,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保障機制,又要考慮扶貧對象產業和就業的長遠發展;既要加強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摸清脫貧底數和返貧底數,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又要堅持脫貧不脫政策等。


  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一些問題甚至不好的偏向出現,考驗著脫貧攻堅的“成色”。


  在脫貧攻堅中,一些地方未能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扶貧工作仍欠精準; 一些地方扶貧扶出了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待遇的“懸崖效應”,留下了后遺癥。


  在脫貧工作中,一些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


  如:有的不發掘內生動力,患上“政策依賴癥”和“資金依賴癥”;有的盲目追趕進度,不顧實際搞“提前脫貧”;有的搞層層檢查和評估,導致基層干部大量精力浪費在“整材料”上……一系列扶貧問題,導致脫貧質量不高,群眾獲得感不強。


  保證脫貧方向不走偏、效果不變樣,脫貧質量才能有保證。只有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問題,才能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


  半月調查


  概念炒作,專家跨界,傳銷詐騙:區塊鏈高燒不退,引燃財富焦灼感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天津市等主辦的世界智能大會上調侃稱:“螞蟻金服有位工程師,他在相親網站上寫自己是工程師,結果沒人點開他的簡歷。后來他改稱自己是區塊鏈工程師,一下子收到了360多封求愛信。”


  以“區塊鏈”之名,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技術,頻頻與“一夜暴富”畫上等號,許多人視之為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伴隨著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漲跌,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也成為各路資金爭相追捧的“風口”。


  盡管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領域尚缺乏“撒手锏”級應用,但在追逐“一夜暴富”不良社會心態的影響下,行業過度炒作現象此起彼伏,“區塊鏈+傳銷”詐騙呈高發趨勢。


  雷聲大、虛火旺,概念炒作滋生“奇葩項目”


  近年來,我國區塊鏈行業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企業名稱、經營范圍、企業簡介中含“區塊鏈”字樣的企業,合計接近1.6萬家,短短3年時間增長數百倍。據同花順概念板塊統計,截至今年年中,A股具有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已達80家。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認為,區塊鏈最大優勢在于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傳統體系難以解決的“信任機制”問題。隨著相關技術日漸成熟,預計將有廣闊應用。


  企業數量陡增的同時,區塊鏈實際應用卻遠不及預期。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說,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目前已擴展到物聯網、征信、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雖然部分互聯網企業及傳統金融企業開始在部分項目進行嘗試應用,但項目仍多屬非核心項目和實驗性質,離大規模全面使用尚有距離,且面臨許多制度、技術規則等障礙。


  北京市金融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李永壯認為,由于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很多區塊鏈團隊脫離真實應用,空談區塊鏈的前景,甚至鼓吹“一夜暴富”,概念炒作大行其道。


  除邀請特型演員、演藝明星參與炒作之外,一些區塊鏈機構熱衷標榜“官方背景”。許多區塊鏈論壇都頂著“史上最官方”“最高規格”名頭,試圖拉著“體制內能量”背書。


  今年5月,第三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上,北京市某相關部門負責人公開表示,北京不歡迎發幣。而在自媒體宣傳中則變為,在該部門支持下,某區塊鏈生態投資基金正式啟動。


  概念炒作火熱的同時,諸如“寶二爺幣”“嫩模鏈”之類的“奇葩項目”也層出不窮。


  “區塊鏈技術非常復雜,許多所謂‘區塊鏈專家’并非真懂。”歐陽日輝認為,隨著區塊鏈概念熱度躥升,很多從事完全不相干研究的專家也紛紛“跨界”為區塊鏈“站臺”。“論壇開了很多,但在實際應用上效果很弱。甚至不少原來從事微商的人員,也已轉戰區塊鏈。”


  今年8月21日晚,一批區塊鏈微信公眾號被微信官方封停,其中包括金色財經、深鏈財經、火幣資訊、大炮評級、幣世界快訊服務、每日幣讀等十余家在業內比較出名的大號。此前的2017年底到今年初,有超過300余家主要關注區塊鏈項目的自媒體出現,部分“頭部自媒體”的“軟文”要價動輒數十萬。而一些“槍手”通過網絡提供“區塊鏈白皮書”代寫服務,羅列隨意杜撰的知名投資機構和商界大佬,為所謂“創業團隊”的“圈錢”服務。


  “區塊鏈+詐騙”花樣翻新,“三大套路”誘人中招


  今年8月24日,五部委聯合發文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年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詐騙頻頻出現,涉案金額動輒上億元,受害人員動輒上萬人。僅在今年年初,我國利用區塊鏈概念的傳銷平臺就已超過3000家。


  ——“割韭菜”。今年5月,深圳警方通報了一起集資詐騙案: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人為操縱所謂虛擬貨幣“普銀幣”價格,一度將單價由0.5元炒至10元;當大量投資人進場后,該公司不斷套現。


  今年4月,濟南警方打掉一個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團伙,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該團伙先贈送出一定數量的“寶幣”等所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然后通過人為操作將這些“虛擬貨幣”價格炒高,吸引投資人高位接盤,然后擇高點出手進行“割韭菜”。


  五部委發文認為,不法分子通過幕后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首次代幣發行)、IFO(首次分叉發行)、IEO(首次交易發行)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首次礦機發行)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龐氏騙局”。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獲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大唐幣”網絡傳銷大案,其犯罪團伙設置了28級分管代理,短短18天竟發展注冊會員上萬人。在去年破獲的“鈦克幣”案中,犯罪團伙以區塊鏈旗號掩護其傳銷實質,“客戶”每發展一個下線租賃“礦機”,就被獎勵“礦機”租賃費用的10%。而之所以引起監管部門注意,竟是因為其“區域表彰會”過于聲勢浩大,引發了群眾投訴。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網絡傳銷大案實質上仍是“借新還舊”“拆東墻補西墻”的“龐氏騙局”。


  ——“出口轉內銷”。公開信息顯示,在涉案金額高達16億元的“維卡幣”案中,其傳銷網站及營銷模式由保加利亞人組織建立,服務器設在丹麥,對外宣稱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繼“比特幣”之后的第二代加密電子貨幣。李永壯認為,在我國依法取締ICO并依法關閉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后,詐騙組織“出口轉內銷”開始增加,“土騙子”搖身一變就成了“洋教授”,進而將詐騙帶回國內。


  據介紹,一些不法分子雖租用的是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但目標是面向境內居民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可獲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這就極可能是詐騙活動。但由于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因此監管和追蹤的難度很大。


  沖擊社會價值觀,埋下風險隱患


  區塊鏈行業概念炒作、亂傍權威等亂象叢生,假借區塊鏈名義的傳銷詐騙頻出,擾亂了社會秩序。而許多區塊鏈從業者熱衷鼓吹“一夜暴富”,對社會風氣和價值導向產生惡劣影響。區塊鏈行業亂象叢生,在大肆消費政府威信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金融風險治理帶來諸多難點。


  ——“勤勞致貧、炒幣致富”,傳播錯誤價值導向。在去年下半年我國叫停ICO后,許多“幣圈人士”宣布轉型為“鏈圈人士”,繼續鼓吹區塊鏈的“暴富屬性”。


  盡管我國已明令叫停ICO,但某郭姓“幣圈大佬”近日仍在社交媒體宣稱,“由于ICO的出現,小團隊、老百姓創業產生幾十倍、上百倍的估值也得以實現”。這名“幣圈大佬”不僅頻頻炫耀在加拿大巨資購買的莊園和豪車,還表示“幣圈正在壯大,泡沫來臨后,有種人選擇離開,這種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另一種人現在加入泡沫,這種人變得越來越有錢”。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許多利益相關方過度炒作區塊鏈前景,鼓吹數字貨幣可以使人“一夜暴富”。這種“勤勞致貧、炒幣致富”的輿論怪現象進一步強化了“趕上風口賺大錢”的思維,不僅加劇了普通民眾的財富焦灼感,也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


  ——動輒涉及萬人,挑戰監管能力。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詐騙”普遍借助網絡平臺,甚至還出現“境內外互動”的現象,受騙人員動輒上萬、涉案金額動輒數億甚至數十億,已形成明顯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在去年海口警方破獲的“亞歐幣”案中,犯罪團伙很快就發展會員高達4.7萬余人,涉及金額40.6億元。在被“圍觀群眾”舉報的“鈦克幣”案告破后,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監管介入,等該公司資金鏈斷裂自行解體時,詐騙規模很可能達百億、受騙者數以萬計。


  張寶義認為,當前許多區塊鏈項目打著“政府支持”的旗號進行,普遍存在亂傍權威的問題,在無形中消費了政府的權威。區塊鏈傳銷的參與人員推薦人頭后有提成,事實上成為利益鏈條的一環,缺乏舉報動力。有人甚至明知是騙局,仍想在騙局徹底崩盤之前“火中取栗”。而只要騙局崩盤,這些參與人員就變身為“受害者”,聚集維權,進而向政府施壓。


  半月世界


  4  短短5年,“一帶一路”成績單為何如此亮眼?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因其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斷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因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開創合作領域的嶄新局面;也因其包容務實的特質,不斷增加落地國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參與度可觀,成績單亮眼


  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認同度不斷提高,不少專家和機構對“一帶一路”建設紛紛表達支持。


  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問題研究主任范文麗認為,“一帶一路”的概念已在國際上被廣泛知曉和探討,這是中國公共外交在推進中國理念及準則國際化上的一大成就。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熱點議題,被世界多國寄予厚望,被不少國家視為最重大機遇。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主席陸克文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不同國家與文明相互融合的積極舉措,可以成為東西方交融合作的新橋梁。俄羅斯戰略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認為,中國向國際社會發出的信號是清晰務實的,不要求獨占,不謀求世界領導地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多份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促進亞洲與歐洲互聯互通和一體化復興的巨大機會,“一帶一路”可被視為推動全球化和開放貿易的力量。


  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進入了全面務實合作新階段,僅從2017年一年的成果便可感受全面務實合作行進的速度。


  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阿富汗問題第2344號決議,呼吁國際社會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識,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加強發展政策戰略對接、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等。


  4月,遼寧、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陜西、重慶7地自貿區掛牌成立,這是我國成立的第三批自貿區,基本形成了以“1+3+7”自貿區為骨架、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區域開放新格局,為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支撐。


  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來自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盛況空前。


  7月,區域性國際非政府、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成立,搭建了致力于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的又一新平臺。


  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12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布批準庫克群島、瓦努阿圖、白俄羅斯和厄瓜多爾四個經濟體的加入申請,實現了自2016年開業以來的第四次擴容,成員增加到84個,從亞洲拓展至全球。


  截至2017年底,絲路基金已經簽約17個項目,承諾投資約70億美元,支持的項目所涉及的總投資額達800多億美元;中國已累計與8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7000列,市場化運營水平不斷提升;哈薩克斯坦南線天然氣管、馬爾代夫惠民住房、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等7個大型項目竣工,中緬原油管道、蒙內鐵路、薩菲爾風電項目等19個大型項目投產,中孟友誼八橋、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巴西特高壓輸電項目等17個大型項目開工。


  優良基因讓“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五年,這將是一個行穩致遠、繼續出發的新起點。在短短的5年時間里,“一帶一路”倡議如此搶眼,得益于該倡議具有和平、繁榮、開放、創新、包容的天然基因。


  “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一帶一路”是繁榮之路。習近平主席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仔細對照中國官方文件,我們能清晰地發現,推動落地國家的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戰略的主旨之一。


  “一帶一路”是開放之路。“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平臺,盡管是中國提出的倡議,但它屬于世界,需要各國的參與,共同致力于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國際產業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倡議將貿易看作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著力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一帶一路”也是創新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既是百年工程,也是一項創新工程。它從新的時代特點出發重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利用既有的技術條件,發揮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一大批國家參與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幾百年來形成的思維慣性正逐步被挑戰。由此,發展中國家必須立足于新現實,創新理論和發展思路。


  “一帶一路”更是包容之路。古代絲綢之路穿越不同時空、跨越不同文明,創造了文明互鑒與文明交融之路,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為“一帶一路”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明包容之路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也是“一帶一路”的終極目標。只有更好地建設文明包容之路,“一帶一路”才會少走彎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高目標才能越來越近。“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文明交流、文明互鑒、文明共存的“多元包容”觀,注定了其“美好而長遠”的未來發展前景。


  基層治理現代化


  5  新熟人社會來了!靶向治療社區病


  隨著社會結構加速轉型、城鎮化進程深入推進,人口流動性加劇,不同背景、不同職業的人聚集在同一個社區,居民“見面不相識”成為一種趨勢。傳統熟人社會逐漸瓦解,原來的社區治理理念和手段不再完全適用,亟待構建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新熟人社會,再造社區治理的基礎。


  社區沒了親密的鄰里關系,陌生人社會衍生社區病


  “現在居民戒備心很強。”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街道今日家園社區居委會主任徐海榮告訴半月談記者,社區剛開始組織“社區媽媽喊歌團”活動時,參加活動的媽媽們用的大都是網名。


  今日家園是一個經濟適用房小區,很多人從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變成了鄰里。“有些居民進了自家門,不管別人家的事。” 徐海榮對現在城市社區鄰里間的陌生狀態深有感觸。


  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與鄰居交流;業余生活豐富,不愿意再出門找人交流;怕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居住方式的改變,個性化增強,人口流動快,加上現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鄰里關系也似水泥鋼筋僵固與疏離,城市社區已由過去的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


  “城市社區的這種改變,跟住房制度改革有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程萍表示,商品房時代社區居民的工作圈子和生活圈子是分離的,居民之間不再有原來工作和生活高度重合帶來的熟悉感。


  “過去是‘遠親不如近鄰’,而現在部分鄰里關系趨于功利、冷漠、封閉。”原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馬學理表示,這是社會進步帶來的社會病、社區病和鄰里病。


  根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人,比上年末減少了171萬人。但人口繼續向城市群聚集的趨勢不變,并且部分流動人口在流入地落戶轉化為新市民。當前社會轉型和社會流動不斷加快,陌生人社會已成為城市社區的主要形態,帶來了社區互動不足等社區治理要面對的問題。


  鄰里病,表面上看是人際依存訴求的弱化,更深層次原因是城市發展對傳統社會的解構沖擊。專家表示,要改變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動中出現的陌生人社會,就需要基層政府和社區積極推動建設新熟人社會。


  新熟人社會呼之欲出,亮點頻現


  海淀區八里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曾濤告訴半月談記者,治理鄰里病等社區問題,需要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多方面、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激發社區活力,重塑“熟人社會”。


  “社區舉辦文體活動時,大家閉眼一想,就能找到合適的人。”萬壽路街道復興路26號社區居委會主任仇家潤對半月談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區因為是機關家屬社區,居民之間都很熟悉。“各家有什么事大家都知道,見到人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外來人,鄰里之間有矛盾也好調解,我們的工作好做多了。”


  在仇家潤看來,現在社區服務要求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如果居民之間都不熟,精準對接需求會很難做。


  同時,相較于傳統社會,陌生人社會的復雜性呈幾何倍數增加。社區陌生人之間基本信任的缺失,會導致社區喪失凝聚力,不僅加大社會治理成本,還給人們心理造成隔閡,甚至會失去安全感。“提升鄰里之間的熟悉度、信任度,鄰里互助才會內化為居民的自覺行為,相互守望、以鄰為伴的社區才會重現。”從事社會工作的有關人士表示,這就要發揮熟人的作用。


  熟人不僅能給社區治理帶來便利條件,其所代表的和睦親密的鄰里關系對居民也非常有吸引力。“治理社區群租房時,社區組織居民作為志愿者協助監督治理小組工作。大家一起工作,變得熟悉了,感覺非常好。有居民就說,‘我們在這么好的社區,怎么就不能建成親密的鄰里關系呢’?”徐海榮說。


  “新熟人社會以社會為中心、以規則和情感為紐帶。”馬學理表示,這就要求基層政府和社區積極開展睦鄰文化活動,幫助居民走出小家。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社區已經組織了多種創新活動:今日家園社區組織了‘小水滴’‘發小聯盟’志愿隊,讓社區少年兒童利用周末、節假日在社區內做公益活動,并結識一批發小;八里莊街道首師大社區依托高校的資源優勢,打造“人文師苑,書香八里”系列讀書活動、“信仰與經典”閱讀分享會、清明詩會、中秋歌會等品牌活動,增強社區文化認同和凝聚力……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60%以上的社區居委會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睦鄰文化活動,浙江、上海、江蘇、重慶、廣西等十多個省份基本實現全覆蓋。今年6月份,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等20個單位被確認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實驗為期兩年。


  除了組織活動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見面,搭建鄰里交流平臺也是重要一環。仇家潤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們社區居民大大小小建了17個微信群,大家可以隨時交流,及時傳遞信息。”


  據了解,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雙橋子街道新鴻社區建立“守望新鴻”平臺,“把生活服務窗口‘開’在居民手機上”。反映問題的渠道暢通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也被充分激發。短短3個月,居民上報處理自治服務和綜治服務事件達到395條,吸納了更多居民和社會力量參與群防群治。


  海淀區八里莊街道美麗園社區堅持以人為本,把“為老為小”服務作為服務重點,采用社區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大學生“四位一體”服務工作法,努力搭建社區服務平臺,助力居家親,把社區建設成為“金牌居住區”。八里莊街道社區建設科科長王淑霞告訴半月談記者,美麗園社區的優秀服務意識和組織間的配合模式吸引了各省市交流團前來參觀,其中臺灣交流團就達300余人。


  提升社區服務供給能力,擴大社會力量參與


  “有些地方能擺百家宴、千家宴,居民凝聚力非常高,但我們只能擺十家宴。”徐海榮說,現在對社區服務供給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但社區人員不足,活動場地太少,經費使用有限制,無形中為社區開展睦鄰活動增加了隱形門檻。


  為提高社區干部的履職能力和人文素養,曾濤建議,優化社區隊伍年齡、知識結構,加大基層培訓力度,保障社區隊伍的穩定性。他介紹,2018年上半年,海淀區八里莊街道招錄社區工作者44名,為社區隊伍注入新鮮血液。該街道和各社區共組織各類培訓1000余人次,滿足了不同崗位社區工作者的需求。該街道恩濟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張勝利,還入選海淀區2018年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


  對社區志愿者的獎勵激勵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半月談記者發現,現在對志愿者的定位有些模糊,志愿者付出很多,短時間內只是記錄服務時間,導致“發起好發起,堅持成了問題”。徐海榮等人建議,可以考慮轉換思路,以獎勵公園門票、文體活動演出票等作為階段性激勵措施,“既激勵志愿者繼續奉獻,又能擴散相關演出活動的效果”。


  海淀區八里莊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張慶學建議,對社區志愿者隊伍負責人進行培訓,提高組織招募能力,簡化申報流程,吸納社會人員加入志愿者隊伍,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加大教育和培育力度,為社區安全穩定、社區治理、文明建設服務。


  居民理應擔當社區治理主角,但社區工作人員上班時間,恰是大多數居民外出上班的時間;社區工作人員下班時間,又是居民需求比較集中的時間,這就形成了一種社區工作的時間錯位。因此,需要探索社區因事、因地、因人開展活動的成熟機制。


  對于社區服務能力,曾濤建議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服務商,解決地區低保、殘疾、失獨、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家庭維修、清潔、保健等工作,助力社區服務,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陳越良表示,社會力量參與是激發社區活力、實現共同治理的重要方面。在城市社區,民政部積極指導各地大力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


  美麗園社區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共同協商“四方議事機制”平臺,共同協商社區各項重要決策及事務,做到社區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曾濤等人建議,居委會、業委會和其他公益社團應當構建起互動協作機制,發揮各方合力,助力構建新熟人社會。


  6  反形式主義之舉,也可能淪為形式主義


  近年來基層形式主義雖有改觀但仍然很嚴重。一些基層干部反映,日常工作被填表格、報材料等形式主義耗費了大量精力,為此加班熬夜已經成了常態,而實際工作沒時間去干。一些基層干部直言,把“炸毛雞打扮成開屏孔雀”的形式主義,如果不加以糾正,一些反形式主義的措施甚至也淪為形式主義。


  以材料好壞評價工作,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不久前,半月談記者在中部一個縣采訪,一名基層干部說,他曾熬一晚上做材料,就為給領導匯報。


  當時,這名干部作為優秀代表出席一個表彰大會。大會前一天,他把發言稿按規定交給有關部門審,結果沒通過。大會組織部門的幾名干部高度重視,連夜與這名干部認真改稿。


  “修改的不是我具體怎么工作的,而是哪些地方需要體現領導的講話精神。”


  從晚上10點多改到早晨五六點鐘,改了五六個版本后,決定還是用第一版。


  像這樣被材料搞得精疲力竭而又無可奈何的干部不在少數。


  “實干苦干評不了先進,會做資料的年年受表彰。”


  湖南省某縣的一位村支書說,基層工作面廣線長、點多事雜,每項工作要做出成效,需要基層干部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天天整材料,分散了較多的工作精力。“以材料檢查結果、評價工作好壞,就是非常典型的形式主義。”


  中部某市的一位街道辦副主任對此深有感觸:“每個上級領導來調研,都要有匯報材料。到了年中、年底每個部門也要有總結材料,有時候辦公室文員一天要報五個對口條線的材料。”


  材料從留痕留影中來,這也是當下基層工作的“硬指標”,但這個“硬指標”逼出基層不少笑話。這位街道辦副主任講起當地對河長巡河的要求時說:“不僅要自己親自去,還要邀請拍照的同志一起去,一次帶上幾套衣服,換一套衣服拍一個照,巡一次夠寫不少材料了。”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是線多還是針少?


  一些基層干部抱怨,上級平時就干兩件事,一是通知下任務,二是走馬觀花檢查。“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現實是“線”越來越多,“針”卻被“線”纏死了。


  華南某開發區一名工作人員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下基層的“針”有多少。他說,當地一個基層組織一般有13名公務員。通常,領導有一正二副,這3人一般被各種黨務學習和會議耗費大量時間;剩下的10人中除2名中層干部后只剩8人。這8人中一般是2至3人在對外窗口部門,5人在內部業務部門。


  “這種情況下,一人兼顧十幾個崗位、負責40多個系統很正常。比市長還忙!”這名工作人員說。


  然而,上面的“線”卻越來越多。一位街道辦負責人說,他需要每月報送招商動態和產業發展推進動態,形成總結供區縣主要領導參閱。這幾年指標考核越來越細。比如,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從業人口數也列入考核,但一些指標是怎么統計出來的都不清楚。


  “招商動態不應該是招商部門直接根據項目對接情況匯編嗎?重大項目推進情況不應該是有關部門定期調度整理嗎?這些任務都下到了鄉鎮,鄉鎮對項目反饋的問題大多無權解決,只是匯總數據進度而已。”上述街道辦負責人說,他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上級檢查,基層不得不做些表面文章。一位干部說,上級任務一個接一個來,要求基層限期完成,否則追責。上面不著調,下面不搞形式主義怎么辦?


  反形式主義,是如何淪為形式主義的?


  “形式主義就是把炸毛的雞打扮成開屏的孔雀。為啥?領導愛看孔雀啊!”


  一位基層干部說,事事要材料、事事留痕留影,最大的好處是便于上級檢查,看似形式主義,實質是官僚主義。


  部分基層干部認為,做任何一件事情均需要一定的形式。但形式主義僅僅完成形式上的東西,對實質工作并不關心。


  近年來,基層為解決形式主義問題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基層干部認為,任務是上級下發的,考核是上級組織的。但很多工作是難以量化評估的,因而能被考核到的也往往是形式,考核方式不科學是造成形式主義的根本原因之一。


  還有基層干部群眾反映,近年來反形式主義力度很大,但上級習慣把問題拋給基層,基層要落實只能開會傳達,寫會議紀要加上報表照片,不然如何證明你已貫徹?這導致以文山會海來反文山會海,反形式主義淪為形式主義。


  基層干部認為,反形式主義應該同時反官僚主義,不能“上級生病,基層吃藥”。


  教育改革進行時


  7  親子作業:鍛煉孩子還是折騰家長?讓手工作業回歸“兒童視角”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我也被逼成了手工達人”“孩子已經睡了,我和孩子他媽還在加班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三年級就要求孩子做PPT,幸好家里有大學生幫著做”……在社交平臺上,家長們對親子作業“雷人”“折騰”的吐槽并不鮮見。不過吐槽之余,家長們還是不得不親力親為、力求完美,以應對學校的檢查和評比。


  專家表示,一方面不應該把原本由老師承擔的任務拋給家長,使家長變成半個老師;另一方面,“親子作業”也不能讓家長越俎代庖,從而失去教育意義。更關鍵的是,應最大程度減少“成人視角”的功利性評比,還“親子作業”以兒童性、個性化。


  全城尋桑葉、蛋殼里繪畫,家長抱怨作業“太折騰”


  “幼兒園要養蠶,讓孩子都帶些桑葉。還好小區其他家長有經驗,在菜市場專門找到一家賣桑葉的,我奇怪地問:深圳市區也有人買這個嗎?老板白我一眼,說全是學生交作業的。”


  知乎上,一名深圳家長的回答雖然帶著戲謔,卻也引發諸多共鳴。“朋友圈里不僅有找桑葉的,還有找核桃樹葉的,我們住在市中心,去哪里給孩子找?有時只能拜托老家的親戚。”有家長跟帖道。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即便是淡季,學生養蠶套裝在淘寶網上某網店的月銷量也能輕易過千。


  采訪中,不少家長向半月談記者談起被家庭作業“折騰”的經歷:


  最費神——一名武漢家長寫道:簡單的畫畫或者材料方便的手工就不提了,“修橋蓋房”等費神的作業也全是爹媽的活兒,比如會動的廢舊紙箱機器人、筷子搭烏篷船或者房子、木工汽車、鐵絲編織、樹葉畫等等。最崩潰是畫過2次自制繪本,一次是家庭故事,一次是介紹家鄉風土人情,畫了快2個月,下班后的空閑時間全用來畫畫了!


  最挑戰——上海家長劉女士說,孩子二年級時,老師曾布置了一個在內部掏空的雞蛋上繪畫的作業,孩子根本無從下手。參照網上的方法,家人先用牙簽在雞蛋上戳了一個小洞,讓蛋液慢慢流出,再將蛋殼洗凈晾干,開始打底稿,作畫。盡管小心翼翼,還是弄碎了3個雞蛋,把孩子也急哭了。


  最浪費——學校經常會布置環保主題相關的手工作業。有家長說,孩子第二天要帶大可樂瓶、廢棄的薯片包裝去學校,家里沒有,得去超市買,最后可樂和薯片都吃不掉,只好浪費;幼兒園要搞環保服裝秀,家人用了幾十個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做了條裙子,孩子穿上走了兩圈也就沒用了。“說是變廢為寶,其實浪費不小。”


  比童真還是比“顏值”  功利評比讓孩子很受傷


  全家齊上陣,好不容易完成了“親子作業”,讓孩子帶去學校,沒想到,在評比過程中,不少孩子和家長再一次“受傷”。


  家長徐先生說,幼兒園的一次親子活動中,老師要求父母和孩子用牛奶盒做一個機器人。


  “我們特地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不要對大人形成依賴,最后的作品雖然歪歪斜斜,但也符合要求,孩子也很有成就感。不想拿到班級里,在一堆精美的作品面前,我們的作品只拿到三等(實為最差)的評價。為此,孩子難過了好幾天。”


  正如家長坦言,像木工、機器人制作、編織等難度大又時間緊的手工作業,通常都由大人代勞,或者直接去網上購買。而在學校評比中,這類“精美”的作業卻往往比真正的“兒童作品”得到更多青睞。“為什么在某些老師眼里,孩子自己辛苦做的作業,含金量還比不過大人代勞的?”有家長提出質疑。


  對于讓二、三年級孩子回家做PPT,一些家長更是無奈:“交上去的幾乎都是‘家長作品’,不知道這樣的作業有多大的意義。”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不少幼兒園及小學教師也清楚孩子作業由家長代勞的事實,但有時為了應對上級部門的參觀、考評,也希望本校的孩子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示良好校園形象,而這類形式主義,著實給家長和孩子增加了不合理的負擔。


  與此同時,家長的攀比和焦慮心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不良風氣。“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無論是寫字、數學、口語,還是手工創意DIY,都要爭第一,使得本意是‘玩’的作業也人為加碼、越俎代庖,最終讓整個環境都‘壓力山大’。”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李燕說。


  讓手工作業回歸“兒童視角”


  相較于“甩包袱”式的手工作業,還是有不少學校的做法受到家長認可。家長倪女士說,孩子曾就讀上海某公辦幼兒園,老師要求孩子回家制作花燈,但幼兒園已經提前把制作花燈需要的材料準備好,讓孩子們把材料包帶回家,在家長的陪同和指導下,使用剪刀、膠水就能完成。不追求過度精致,更不鼓勵購買高級花燈,孩子能在充分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技能。


  也有學校細致地把親子作業的目的、鍛煉孩子哪方面能力、希望家長如何在家里幫助孩子等細節提前向家長告知,對于最后作品則不做任何要求,使家長心里有底,也有效避免了家長過度參與,甚至“包辦”作業。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表示,家長代勞孩子的手工,并不能使孩子得到鍛煉。個別孩子還學會了炫耀自己父母制作的手工,更對其人格養成不利。


  上海某公辦幼兒園園長認為,教師確實應該加強作業設計,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布置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作業,但家長也要學會放手,充分相信孩子的潛能,把自身角色定位在陪伴與合作上。


  李燕表示,手工作業、親子作業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著眼于幫助孩子養成動手探究的習慣。一方面要尊重個性,幼兒園和小學要避免用單一標準,作統一要求,鼓勵家庭根據自身特點、孩子不同性格,拿出充滿個性創意的作業;另一方面,過程比結果重要,不是“兒童視角”的手工作品,再精美也毫無意義,這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改變評價方式,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育人價值導向。


  時政·財經


  8  資本“轉戰”,從炒房價到炒房租


  房租暴漲,成了這個盛夏的熱詞。在“房住不炒”“租購同權”的調控背景下,部分熱點城市房租上漲明顯。曾被寄予厚望穩定市場租金水平的長租公寓,反成房租上漲的新推手。房價、租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炒房價到炒租金,樓市為何“按下葫蘆起了瓢”?


  長租公寓成為房租上漲新推手


  “我的工資還沒漲,房租就先漲了。”畢業僅一年的張楠為了節省開支,租住在了離上班地點較遠的北京昌平回龍觀,但8月中旬她還是收到了房東的漲租通知,租住一間臥室的她每月需要多交500元,租金漲幅接近20%。


  在各地高校畢業生交流群里,房租上漲的話題,伴隨著“躲過了高房價,躲不過高房租”“樓市在用租金暴漲懲罰不買房的人”等自媒體標題,催生了不少焦慮情緒。


  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顯示,北京7月房租較2017年同期漲幅高達20.3%。成都、廣州和深圳等10個人口凈流入城市的整體房租漲幅也達到20%。


  由于畢業季、求職季、開學季疊加,7、8兩月是租房高峰期,往年租房市場和價格的確都會迎來一波熱潮。但今年,長租公寓成為房租飆漲的新推手,尤為引人關注。


  北京自如租客張女士選擇了自如寓的一間南向主臥,她告訴記者:“租金為每月2490元,此外每年還有2000多元服務費。今年房租上漲不少,去年每月1800元左右就能租到這樣的房間。”


  中介搶房囤房,擾亂租房市場


  長租公寓租金為何飆漲?北京天通苑120平米三居室月租金被自如和蛋殼兩家長租公寓運營機構競價,從7500元炒到10800元的網帖引發輿論大嘩。


  “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景暉表示,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于市場20%到40%的價格在爭搶房源,人為抬高收房價格。


  事實上,長租公寓運營方“囤房”的現象在其他熱點城市也不罕見。一位深圳中介表示,深圳許多小區里的房源都被長租公寓“掃光”,當零散房源都被大供應商收入麾下,租金話語權自然也被他們掌握。


  除了惡性搶奪房源,長租公寓產品的高端化、貴族化趨勢也在推高整體房租價格。半月談記者在上海調查發現,即使身處遠郊區,品牌長租公寓的一居室月租金也普遍在3000元以上,兩居室在5000元以上,一些長租品牌在裝修、區位、品牌溢價上大做文章。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很多中介機構或長租公寓運營商在租賃市場的主要業務是低價囤房,包裝高價出租,賺取租金上漲的差價。甚至有部分中介機構有意發布區域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數據,制造市場上漲預期。


  過度加杠桿,資本玩起“空手道”


  事實上,隨著金融政策對住房租賃市場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站在風口上的長租公寓企業紛紛擴規模、借助資本的力量跑馬圈地,由此衍生出諸多金融創新產品,如住房租賃類REITs(不動產信托投資基金)、ABS(以項目所屬資產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等。


  截至目前,已有12家公司提交了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的申請,發行規模總計618.8億元。長租公寓租賃市場資產證券化步伐也明顯加快,以租金收入或物業所有權為底層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已發行數十單,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為何住房租賃企業如此熱衷融資?業內人士指出,融資后,住房租賃業務的發展模式就變成了“拿房-出租-融資-再拿房”的循環,可以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透露,對于目前盈利前景并不明朗的長租公寓行業,通過囤房、炒房租能讓“羊毛出在豬身上”,即用租房的生意,賺金融的錢。“這一模式的本質是利用租客和房東信用,通過租房類貸款為運營商提供擴張資金,堪稱‘無本萬利’,既可加快投資資金回籠,亦可將資金快速循環至下一批房源的獲取、裝修、運營等方面。”


  “房租不炒”亟待落實


  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認為,房價主要影響的是投資,租金主要影響的是消費。一定程度上,租金如果上漲過快,影響低收入家庭和流動人口實現租賃上“住有所居”,將會影響整體的社會穩定,可能引發的風險更值得警惕。


  胡景暉認為,租賃企業不斷通過融資擴大規模、滾動發展,占有市場大部分房源,最終將形成“壟斷”,獲得租金定價權。


  與此同時,在大量社會資本涌入長租公寓領域的背后,由于欠缺準入門檻、標準規范以及法律法規,市場發展良莠不齊的問題日漸突出。一些不具規模的企業跟P2P等小額貸款公司合作,過度使用杠桿增大了住房租賃企業和租客的風險,一旦經營不善,甚至會出現P2P卷錢跑路的情況。


  房租高企背后的資本投機已引起監管部門警覺。針對長租公寓非理性推高房租的現象,多地已經開始行動。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以來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和西安等23個城市出臺住房租賃新政,通過用地保障、增加房源投入、規范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和增加租房補貼等舉措,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專家認為,打擊炒房租行為,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增加供給、優化供給。楊現領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都將面臨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租金穩定的關鍵在于糾正當前和潛在的供求失衡。


  科技·文化


  9  非遺技藝:從“高閣”走向親民


  蘇作紅木家具制作技藝,是我國首批列入名錄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每提及蘇作紅木家具,人們固有印象往往是“古董”“燒錢”,“曲高和寡、難接地氣”制約這一技藝的繼承發展。面對難題,江蘇蘇作紅木非遺匠人,促非遺技藝煥發新生,助蘇作紅木走下“高閣”。


  標準先行:讓非遺技藝可復制


  蘇作紅木家具如何選材?榫卯工藝怎樣實操?用什么五金配件才能保持蘇作紅木家具的獨特風格……《蘇作紅木家具團體標準》近日出臺實施,上述問題有了“標準答案”。


  “蘇作紅木家具制作技藝,早在明代就形成規范的法則,但一直沒有文字記載,只靠師徒口口相傳。”江蘇省非遺項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藝傳承人許家千介紹,延循傳統“口傳手教”傳承方式,蘇作紅木家具一些獨特制作技藝得不到廣泛傳播,產業規模難以做大,市場上出現大量粗劣仿制產品。


  為展示蘇作紅木技藝精髓,推廣非遺技藝,2015年3月起,蘇州市家具協會組織全市30家紅木家具龍頭制造企業,與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共同起草制定《蘇作紅木家具團體標準》。蘇州市家具協會會長顧志浩介紹,團體標準包括生產技術、結構工藝、質量檢驗三部分。


  “團體標準的發布,更大的意義在于可以推動蘇作紅木非遺技藝得到有效復制。”中國蘇作紅木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常熟東方紅木家俱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向東說。


  半月談記者在常熟東方紅木家俱有限公司發現,幾乎所有工匠都是“老把式”,且一名工匠只從事一道工序,一個工序一做就是十幾年甚至一輩子。


  姚向東說,為精益求精,公司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產品標準化生產流程,將紅木家具制作中的木工、雕刻、油漆3個核心工序,精細分為12道工序。“這樣每一道工序都可以標準化操作,更有利于技藝傳承。”姚向東說。


  追根溯源:傳承中尋找共鳴


  2017年9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家具制作技藝蘇作紅木文化藝術傳承保護基地落戶蘇州市下轄的常熟市。半月談記者在此采訪時“邂逅”一件稀罕物——“蝶幾”。這是一款時尚感十足的組合桌,桌面可拆分、組合,滿足不同需求。


  中國蘇作紅木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非遺家具制作技藝蘇作紅木傳承基地主任馮朝雄告訴記者,“蝶幾”由明代常熟人戈汕發明,它的出現對組合家具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受限古時條件,蝶幾應用范圍不廣,甚至一度瀕臨失傳。時至今日,它卻以小巧、靈動、實用,一改紅木家具在消費者心目中刻板、厚重的印象,受到青睞。”


  “蝶幾”重生,折射蘇作紅木歷史文化的巨大價值。作為蘇作紅木家具原產地之一,常熟市近年通過搶救性挖掘和整理蘇作紅木理論研究,建設紅木文化藝術館、復原瀕臨失傳的戈汕紅木“蝶幾”家具,讓更多人關注蘇作紅木非遺技藝傳承。


  “眼下不少年輕人偏愛極簡風格,蘇作紅木也有這樣的特質。”姚向東說,歐洲的極簡風格,可能與中國明式家具有著千絲萬縷聯系。“我在法國巴黎某博物館中,看到一把展示的椅子,活脫脫就是明式家具的翻版。”


  姚向東等匠人的猜想引起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費瑩等專家的關注。“這些猜想并非沒有依據,蘇作紅木家具發源于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期,明式家具很可能隨鄭和進入歐洲,對歐洲家具風格產生深遠影響。”費瑩說。


  走下高閣:促非遺作品進家入戶


  “我缺的不是審美,是人民幣。”南京市民徐貝說,蘇作紅木一個“貴”字,將不少普通民眾擋在藝術大門外。


  “紅木家具之所以貴,是因為其使用的都是名貴木材。”馮朝雄介紹,明式家具通常選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雞翅木等進口木材,原材料價格高昂,價格偏高實屬無奈。


  在姚向東看來,這一“門檻”有下降空間。“蘇作紅木家具,最重要的是蘇作技藝。”姚向東說,將蘇作技藝使用在相對平民化的原料上,同樣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價格也可大幅降低。“我們推出的非名貴木材蘇作家具就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價格親民的同時,還要讓人領略精工之美。”費瑩說,蘇作紅木家具制作技藝工序繁多,其中很多工序都可以嵌入大眾參與的互動環節,如榫卯制作,就很適合進行現場展示和互動。


  “近期中國蘇作紅木文化展將在北京舉行。”馮朝雄說,展覽將通過一把蘇作紅木椅子的制作過程,講述蘇作紅木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不僅要把價格降下來,更要把非遺技藝的門檻也降下來。”姚向東說,只有更多人走近蘇作紅木、參與蘇作紅木,非遺技藝才能真正發揚光大。


  生態·健康


  10  河長:從“巡河”到“尋根”


  近年來,全國各地扎實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將其作為保護水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這一制度在基層落實情況如何?近日,半月談記者跟隨浙江、陜西、江西的三位基層河長體驗巡河,見證河長制工作在城市老城區、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發現了面臨的一些難題。


  老城河長:推動地下管網改造


  白墻黑瓦,綠植密布,潺潺河水聲與人們的歡笑聲相伴,這是位于杭州中心老城區東河河畔的圖景。而30年前,這條不足3米寬的小河是名副其實的“臭水溝”,居民肆意傾倒垃圾,沿河污水直排進河。


  “經過幾次大規模疏浚后,東河才從黑臭河變成了清水河。”杭州市上城區副區長、東河(上城段)區級河長薛鴻翔見證了這一變化。但在他看來,要徹底治愈這條典型的城市中心區河流,不僅要在河道里下功夫,還要在岸上下功夫。


  “主要是量大面廣的小餐飲行業的污水污染,泔水一旦進入雨水井,河面很快就會飄起油花。”今年4月10日,他巡河時看到,河道雨水排水口竟有污水排出。市政部門排查發現,是截流系統中的污水管堵塞,導致污水排出不暢進入雨水管道。而這樣的情況在地下管網陳舊的老城區長期存在,部分區域受地勢等先天條件限制,還未能進行徹底的雨污分流改造。


  在薛鴻翔的推動下,2018年上城區制定治水兩年行動計劃,推動全區排水管網改造。薛鴻翔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圖紙,上面密密麻麻繪制著城市地下管網。“我們不僅要打通地下管網‘主動脈’,還要明確所有‘毛細血管’。”他說,30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網將繪制出長達10米的網絡圖。“參照毛細血管地圖,建設雨污分流和陽臺水治理工程,將從源頭上實現污水納管收集、雨水入河排放。”


  薛鴻翔坦言,自從擔任東河河長以來,70%的精力都用在治水工作上,過去是以GDP為核心,現在環保上升到新高度,黨政干部已經意識到生態環保是中心工作之一。但他也指出,當前生態治理中已經出現了“一刀切”和過于追求完成速度的苗頭,可能導致個別地方出現地上造景,地下排污的情況。


  “補齊環境的欠債絕非一朝一夕,只顧眼前達標速度,而忽略內在系統平衡是舍本逐末。”他說,與其短期“猛火下藥”不如“文火長熬”,真正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城鎮河長:掛心生活污水收集


  34歲的魏世雄是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金岳社區主任,也是延河支流之一南川河在柳林鎮5公里長河段的河段長。每天,他都要沿著這條河流巡查一遍,對四個重點段位進行現場驗看。


  “四個重點段位都是排查生活污水排放問題。”魏世雄說,這是城鄉接合部河道的最主要污染源。去年延安開始啟動河道環境治污,禁止將污水排入河道。但在一些區域,因為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到位,只能先在居民聚居區建污水收集倉,用塑料管道把每家每戶的污水引到里面,集滿后再用車拉到處理廠進行處理,基本兩天傾倒一次。


  魏世雄帶半月談記者查看了毛則溝村的污水收集倉。他說,這個大小約40立方米的污水搜集倉只能作為臨時措施,長遠之計還是要盡快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特別是延安的冬天很冷,鋪在路面上的塑料管道容易被凍住。“延安市已經在加緊建設市政管道,計劃今年9月底建成,這個問題有望被徹底解決。”


  巡河中,記者發現南川河的水看起來有些渾濁。魏世雄說,這是因為上游的村子正在修一座便民橋。“河水有一丁點兒變化,我們都要搞清楚原因,還要挨家挨戶地告訴居民不要往河里倒污水扔垃圾。”


  半月談記者沿著南川河繼續往前走,又在河岸邊發現一堆垃圾,里面混合著塑料板、廢舊輪胎等。“可能是附近居民倒的,城鄉接合部還是比較難管。” 魏世雄一邊略顯無奈地說,一邊撥打保潔員的電話。保潔員賀雨生趕來一看,有些生氣:“總有不自覺的人,昨天下午來還沒看到,肯定是昨天晚上倒的。”


  在溝門村,記者隨魏世雄進到幾戶居民家中,查看排污管道是否漏水。整個河道巡查用了約兩個小時。魏世雄說,基層干部并不只是河段長這一項工作,日常工作頭緒多壓力大,只靠基層干部來挨家挨戶做工作,并非長久之計。他建議,加快基層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能接入市政管網的區域都要盡量接入。


  鄉鎮河長:擔心后續管護經費


  在江西省彭澤縣浪溪鎮,浪溪河岸楊柳依依,河長制責任公示牌醒目豎立。半月談記者跟隨擔任浪溪河河長的鎮長歐陽時群沿河巡查。這條7公里長的小河下游接入太泊湖,最終將匯入長江,河水清澈,未見垃圾。“彭澤縣地處長江沿線,落實河長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歐陽時群說。


  在小橋一側橋頭附近,記者看到一塊新平整的土地。這原本是一個小型的大理石加工廠,水洗加工時經常有白色的渾水排入浪溪河,村民對此反映強烈。為了拆除這個工廠,浪溪鎮通過縣河長辦,協調縣水利局、環保局等派出行政執法人員,多次給企業主做工作,前不久順利將其拆除。


  “鄉鎮開展河長制工作,關鍵靠組織網絡建設。”歐陽時群說,鄉鎮干部“一人獨擋九面”,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河長工作上。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浪溪鎮聘請了15 個保潔員,每天巡河打撈河面垃圾。一旦發現污染問題,就通過河長工作微信群逐級上報。半月談記者看到彭澤縣河長微信群中有87位河長。


  去年,浪溪鎮河長制工作考評位列全縣第一,彭澤縣河長辦獎勵其10萬元。雖然有了獎勵,但鄉鎮仍面臨經費不足的難題。“按照打造河長制升級版的要求,為了把浪溪河建成示范河,鎮里已經拿出300多萬元。”歐陽時群說,拆除畜禽養殖點、疏浚河道、綠化河岸、建設游步道都需要錢,后續的管護資金壓力很大。


  目前市、縣兩級河長辦有專項工作經費,但鄉鎮沒有河長制工作專項資金。為了籌措經費,當地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整合農村垃圾處理經費;與扶貧工作相結合,招聘貧困戶為河道保潔員等。


  “鄉鎮對河長制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可謂不高,當地將河長制工作納入了干部年終工作考評,所占的考核比重僅次于扶貧。”歐陽時群說,原來鄉鎮是比招商引資,現在比扶貧和河長制。“我們希望能夠有專項的經費保障,長久地保持‘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治理效果。


  民生·社會


  11  他帶著老母親去扶貧


  立秋后,內蒙古陰山北麓太陽依然炙熱。烈日下,52歲的傅永新像一位地道的農民,曬得發黑的臉頰上汗水淋淋。他忙著挨家挨戶掂量雞只斤兩,達到4.5斤就可以出售,每只能賣100元。他已聯系好市里一些單位職工購買“扶貧雞”,冀望這批綠色農家雞給百姓帶來一筆較可觀的收入。


  帶母扶貧,實出無奈


  帶著老母親去扶貧,是傅永新的無奈。傅永新是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包頭鋼鐵設計研究院嘉華實業綜合部部長、黨支部委員。2017年春節,他把年事已高的父母接到包頭自己家里,打算以后多陪陪他們。


  讓傅永新沒想到的是,隨后父親被查出腦梗。2017年3月22日,正陪父親住院的傅永新接到通知——4月份去駐村扶貧,他二話沒說接受了任務。然而,第二天市里來電話說,3月26日就出發。


  “這可怎么辦?已經答應去下鄉,不好再說自己的困難。”于是,傅永新趕緊聯系讓妹妹來照顧父親,他按時啟程去扶貧。父親出院后,兩位老人被送回鄂爾多斯礦區,想讓父母在身邊安度晚年的計劃就此中斷。然而,年底父親再次因腦梗住院,出院后就大小便失禁,不能下地走路。


  2018年春節,傅永新回到鄂爾多斯,看到母親已無精力買菜做飯照顧父親。最終,一家人商定:83歲的父親去養老院,78歲的母親隨他去鄉下。


  “當時我也很猶豫,這樣做會不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再一想,我在村里租個房,下班后給老人做飯,也不會影響工作。”于是,2018年春節后,母親隨他來到包頭市固陽縣懷朔鎮朝力干村駐村扶貧。


  “第一書記”成“跑腿書記”


  “跑腿書記”,是村民對傅永新的由衷贊譽。自2017年3月到朝力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以來,傅永新的油氣兩用小轎車跑了3萬多公里。


  朝力干村面積達72平方公里,這里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共478戶、993人,其中建檔立卡國家級貧困戶125戶、252人,且多數年老體弱、患有各種慢性病。


  傅永新把市里的醫生請到村部,開車將村民一個個接來免費體檢,讓醫生告訴人們某某病該如何治療、如何保養、去哪里醫治等,群眾不再病急亂投醫,有的通過手術取得不錯效果。


  當發現村民到縣城辦理住院報銷等手續找不到地方、不會填表時,他與村委班子商量決定,兒女在縣城的除外,其他人都由村干部代為跑腿。一次,村里有老人住院,老人的兒子跑了幾次因手續不全無法報銷。傅永新多方聯系補足材料,最終報銷了95%的醫藥費。老人感動地說:“傅書記比兒女都頂用。”


  不僅如此,有的群眾要賣農副產品,傅永新便成了推銷員;有的村民捎買東西、進城、回村,傅永新就成了司機。


  從小事做起,解決實際問題


  傅永新說:“老百姓沒什么大事,一件小事就是他們的大事,群眾眼里干部就是共產黨,我們不能給黨砸牌子。”


  朝力干南村和段油坊村村民危房改造住進新房幾個月后,用電線路遲遲未安裝,村民私搭亂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傅永新協調電力部門,一周內便解決了問題。


  “今年我家的春聯還是傅書記臘月二十九給貼上的。還剩一天就過年了,傅書記還在村里幫大家忙東忙西。”村民呂廣才老人說,“這樣的好干部,真是人民的公仆。”


  “要不是傅書記,我兒子上不了大學。”村民趙毛眼說,她兒子去年考上大學,卻無力負擔學費,全家人拿著通知書一籌莫展。傅永新得知后,聯系熟人為孩子擔保辦理了7000元助學貸款,又聯系縣教育局、扶貧辦申請了3萬元自治區助學資金。


  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傅永新與群眾的關系。他帶領村兩委班子,針對貧困戶的不同情況施以不同的幫扶對策,讓大家充分利用國家扶貧政策自食其力去脫貧。


  2017年底,朝力干村退出自治區級貧困村序列,84個建檔立卡國家級貧困戶、157人脫貧,剩余人員有望今年底全部脫貧。


  村民實現脫貧就沒有遺憾


  半月談記者在朝力干村傅永新租住的民房里看到,他的母親范玉珍老人坐在土炕上,正和村里前來串門的幾位老太太聊天。20余平方米的房間,臨窗的一大半是土炕,里面是廚房。整個屋里,除一口大水甕和一只小炕桌外,幾乎再無其他家具。炕沿下的過道中,放著一個冬春季節取暖的生鐵火爐。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范玉珍老人說,兒子不放心她和老伴,而她也想支持兒子的工作。屋里沒有衛生間,沒有暖氣設施,如廁需去院外的旱廁,取暖要燒柴炭,起先有點不適應。“如今慢慢地也習慣了,農村就是這樣的條件,不過也挺好,空氣清新、人特別實在。”老人說,兒子干的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為了讓老鄉過上好日子,我們忍受一些沒什么,很值得。”


  盡管把視力不太好、腿腳有毛病的老母親帶在身邊,讓傅永新少了一些擔心,但患腦梗后遺癥的老父親住在養老院仍是他的一塊心病。最近,大學畢業在市里已做兩年社區志愿者的女兒,服務期滿,還沒找到工作,他也顧不上回去看看。“明年我離開的時候,村民能夠實現脫貧目標,我就沒什么遺憾了。”


  “干工作特認真、特細心,群眾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他都能想到。”懷朔鎮黨委書記郭勇說,“農村最需要傅永新這樣的干部,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固陽縣委書記趙君評價道:“傅永新同志用真情架起了黨和政府聯系服務貧困群眾的橋梁紐帶,用實際行動刻畫了新時代扶貧干部的標準像,是我們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