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常識積累:科舉制度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8-01-22 09:52:22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后一屆科舉考試結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經歷一千三百余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雖各個朝代考試的程序不盡相同,但都區別不大,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一. 童 試
 
  也叫“童生試”,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縣級考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我們在電視里經常看到的窮秀才就是這一類,因沒有資格做官,所以并沒有什么太高的社會地位。
 
  二. 鄉 試
 
  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省級考試,生員參加。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
 
  三. 會 試
 
  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當然這個“會元”不是我們現在的“會員”,現在的會員一般只用每個月充值十幾二十塊錢這么簡單,古代能考取會元的人那肯定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畢竟能在國家級考試中奪得第一。
 
  四. 殿 試
 
  也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國家級考試,貢士參加,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因此一般情況下并不會有淘汰的情況。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但是我們會發現,一般連中三元者我們不熟悉,反而歷史上很多名落孫山的名士我們會更加熟悉。
 
  精選例題
 
  1. 科舉制度始于( )。
 
  A.北周
 
  B.東漢
 
  C.唐朝
 
  D.隋朝
 
  【答案】D。解析: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多年。故本題答案為D。
 
  2.(多選)古代科舉考試有“連中三元”的說法,那么“三元”需通過( )。
 
  A.鄉試
 
  B.會試
 
  C.殿試
 
  D.朕試
 
  【答案】ABC。解析: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故本題答案為ABC。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