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預測:維護網絡差評權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7-04-07 16:50:13
[熱點背景]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消費者在享受服務后,可以在網上對商家提供的服務給出好評和差評等評價。對網購商品及商家服務不滿意,給出差評理所當然。但面對差評,一些商家不去反思商品質量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而是以小恩小惠、電話短信騷擾等方式,利誘或威脅買家刪除差評。尤其是一些無良商家,針對差評買家的報復更是層層升級,從最初的“呼死你”到頻打恐嚇電話,從給買家寄壽衣、糞便升級到向買家實施暴力傷害等。媒體報道,今年6月23日,山東的岳先生在“餓了么”訂餐平臺給一家網店打了個差評,兩天后遭到店主報復,手指被砍傷縫合19針;7月9日,廣州一女生乘坐滴滴快車對服務不滿意,給司機打了差評,該司機竟編造與這名女生的開房信息在網上發布,并公布了女生的手機號碼和微信頭像。調查顯示,網購過程中,僅15.9%的受訪者直言每次都會給差評,72.6%的受訪者表示在情況太糟糕時才會給,還有11.5%的受訪者則從來沒有給過差評。64.1%的受訪者坦言,不給差評是為了避免商家騷擾。
除了一些電商平臺不僅有商家宣傳“好評返現”,或赤裸裸地靠刷好評上位,也有一些網購平臺干脆不開放公共評價空間,消費者即使不滿意也無法通過差評表達不滿、給其他買家提醒警示。
與此相對應,也有合法守規的商家無辜遭遇競爭對手的惡意差評,“圍巾女王”網店店主張琳琳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倒霉事”。“我曾遇到過惡意差評,周邊的網商朋友也多多少少都遭遇過惡意差評。對這些人,真是防不勝防,有時候認點損失就算了。”張琳琳說,早在2011年,她的網店就曾經遭受過惡意攻擊,當時也曾遇到“職業差評師”的敲詐,因為她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產品質量和為買家的服務上,因此面對一兩個“職業差評師”索要幾十元的所謂“補償”,也就自認損失了。
[命題預測]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消費者會對產品或服務做出評價。但一些商家會利用“呼死你”不斷騷擾給了差評的買家,或者將其信息泄露給不良網站,或者郵寄壽衣、冥幣、糞便來惡心消費者。差評權“本是網購評價中的一個正常功能,卻給眾多消費者帶來說不盡的麻煩、困擾甚至嚴重傷害。對此,有人認為要將”差評權“作為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來對待和保護。你怎么看?
[參考要點]
在網絡購物中,消費者會通過分析各種好評和差評,并參考商品總體評分來決定是否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而失真的評價會誤導消費者,也妨礙了公平競爭。我認為確實有必要強調”差評權“,要將差評權作為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來對待和保護。
”評價權“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賦予消費者享有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對于質量很差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自然有吐槽的自由,有作出差評的權利。即便是質量合格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由于”眾口難調“,不同消費者的體驗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哪怕對同樣一種商品甚至同一個商品,也會褒貶不一,商家沒有權利要求消費者統一口徑,全部作出好評。只要是消費者基于自己的實際感受和體驗作出的評價,都應被尊重,哪怕這種評價是過激和負面的,但只要沒有明顯的侮辱、誹謗情節,商家均應保持容忍,這是經營者的基本義務。但現實中,一些商家卻有選擇性地對待這種監督權,歡迎好評,抵制差評,即便是商品和服務確實有瑕疵或問題的商家,也不惜以返現等形式利誘消費者做出好評。這種做法,既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并不尊重消費者。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應充分運用大數據優勢,追溯打擊報復消費者的商家并將其列入黑名單直至踢出網購產業?;蛘卟扇〖夹g手段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設置一道屏障,讓商家看不到消費者真實信息?;蛘邔υu論進行匿名化處理,讓商家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差評者。
對消費者來說,給差評遭到報復,要利用多種方式來維權。消費者應當注意保存證據,比如和商家之間的聊天記錄。若收到騷擾、恐嚇電話或短信時,要注意保存通話、信息記錄,以及可以查證的信息來源。憑證據可向賣家所在的網絡交易服務平臺投訴,情節嚴重者可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有證據證明賣家確實存在電話騷擾、侮辱、恐嚇等行為,則該賣家已構成民事侵權,嚴重的還有可能受到刑事追究。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